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1:中國局部區域圖 材料2 黃土高原區域水文地質結構剖面圖
材料3:在西北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高達1500—2000毫米以上,極度缺水。當地廣泛應用“水窖”這種存蓄雨水的水利設施。通常在田邊路旁水流匯集的地方,挖掘瓶狀土窖,內壁及底部均有防滲設施,除供人畜飲用外,還可澆灌農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
(1)據圖分析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質作用(2分)
(2)“水窖”能夠影響水循環的哪些環節(3分)
(3)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怎樣影響環境統一變化過程的?(5分)
(1)地殼斷裂下陷,流水沉積作用(2分)
(2)地表徑流、蒸發、下滲(3分)
(3)地表崎嶇(1分);土壤肥力降低(1分);植被覆蓋率下降(1分);氣候趨于干旱(1分);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積河床,易造成洪澇災害(1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圖示可以看出渭河平原屬于斷塊下陷,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平原。因而該平原形成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水窖能夠改變水循環的多個環節,由于阻礙下滲,達到蓄水;由于人為蓄水改變蒸發,同時還影響了地表徑流。
(3)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明,黃土高原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表崎嶇;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蓋率下降;氣候趨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積河床,易造成洪澇災害。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水循環以及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長江三峽旅游資源分布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三峽有雄、險、奇、幽之莢,真是無一處不可以成詩,無一處不可以入畫。山、水、泉、林、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可稱是長江風景線上最為奇秀、最為集中的山水畫廊。三峽也是一座宏大的歷史博物館,有殷商舊城、巴蜀遺物、秦時棧道、楚國陽臺,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石寶寨、“鬼城”豐都、張飛廟、白帝城等。這些名勝古跡不但為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而且豐富了旅游內容。
材料二:三峽蓄水后,三峽游正在由“水上游”向“地上游”轉變,三峽旅游新格局呼之欲出。每年入冬后,巫山紅葉會吸引大量游客,旅游淡季變成了旅游旺季。游客們攀爬于紅葉爛漫的山間,不僅能近觀紅葉,還能感受登山的樂趣。曾經“養在閨中人未識”的風景區,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在三峽庫區“地上游”。
(1)根據材料一,評價三峽旅游區旅游資源的優勢?(3分)
。
(2)下圖示意巫山地區的三個著名景點,巫山紅葉體現的是 美。請為三地選擇合適的觀賞方法。(4分)
①巫山紅葉: 。
②神女峰: 。
③小三峽: 。
(3)上圖反映某景區“旅游接待能力與旅游市場需求關系”,該地旅游發展的主要問題是 ,請你提出改進的措施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江蘇泰州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沿海某區域海陸輪廓及垂直剖面示意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974年,我國東海大黃魚的年產量達19.6萬噸,此后迅速減少,到2002年只剩下0.55萬噸。從1995年7月1日開始,東海、黃海實行伏季休漁制。
(1)圖中e處的海底地形是 ,這里勘探到的海底礦產資源主要是 。(2分)
(2)圖中c、d海域相比,鹽度較低的是 ,主要原因是 。(2分)
(3)圖中h地每年都有壯觀的錢塘大潮,試簡要說明這種現象對當地人類活動的有利影響。
(2分)
(4)簡析我國東海生物資源存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西省2010年高三文綜九所重點學校聯考測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下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上圖中,天然氣管道經過地區最主要的自然帶是 ,(2分)
(2)試說明圖中城鎮分布特點及其影響這樣分布的主導因素,并概括該地區城鎮化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10分)
(3)簡述目前A地區天然氣開發對當地帶來哪些好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陜西西安地區八校聯考2010屆高三文綜試題 題型:綜合題
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經濟衰退,因勞動力成本的上揚,某出口導向廠商將沿海地區的10萬員工轉向內地生產基地。讀下圖“工業化發展不同階段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比例變化示意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a b c 三條曲線各自代表的產業部門,并分別說明三條“勞動力比例變化曲線”的變化趨勢。
(2)從資金、政策、技術、土地、交通、市場、管理等多因素考慮,你認為此廠商區位轉向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在工業區位轉移和今后經濟發展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真題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37分)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達1600m。R河中下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50-500mm,下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是100mm。甲國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
(1)R河大峽谷呈現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蒼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觀,分布說明其成因。(7分)
(2)與甲國西部沿海地區相比,R河沿岸地區工業較不發達,分析其原因。(9分)
(3)分析R河河口出現斷流現象的人為原因。(3分)
(4)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R河徑流量減少對下游自然環境的影響。(1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