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有關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受嚴格的戶籍制度影響,江蘇省城市人口的增長主要來源于自然增長,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下圖表示這一時期江蘇省城市化進程。
材料二 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江蘇省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區之一。20世紀80年代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被譽為“蘇南模式”。下圖表示這一時期江蘇省城市化進程。
(1)改革開放以前,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總趨勢是怎樣的?改革開放以后,江蘇省城市化發展表現出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江蘇省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地理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3)在江蘇省城市化過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減輕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答案】(1)發展緩慢(或略有下降、停滯等)。 發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環境污染加劇,如空氣質量下降、水質下降、噪聲污染等;土地(耕地)資源銳減、土地質量下降;交通擁堵;居住條件差等(從資源、環境、人類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2點即可) (3)加強對城市的科學規劃;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筑和綠色交通,減少人類活動對城市環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觀盡可能地與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觀保持協調,建立良性循環;建立衛星城市,開發新區;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等。(從城市規劃、節能、節水、綠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3點即可)
【解析】整體分析:本題考查城市化問題,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靈活運用。
(1)根據圖1可知,改革開放以前,江蘇省城市化水平較低,在1965年到1978年“文革”十年出現下降趨勢。整體發展緩慢。根據圖2可知,改革開放以后,江蘇省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城市化的過程是城市面積擴大和人口由鄉村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土地、交通、住房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結合這一思路,便可得出結論:環境污染加劇,如空氣質量下降、水質下降、噪聲污染等;土地(耕地)資源銳減、土地質量下降;交通擁堵、居住條件差等。
(3)針對第二問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城市化過程產生的問題,主要從從規劃、節能、節水、綠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即:①加強城市的科學合理規劃;②要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筑和綠色交通,減少城市各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觀盡可能地與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觀保持協調,建立良性循環;④建立衛星城市,開發新區;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⑥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等。
影響 | 成因 | 措施 | |
資源短缺 | 耕地面積減少 | 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占用大量耕地 | 城市、工交建設節約用地,盡量少占耕地 |
水資源短缺 | 產業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 節約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 |
生態破壞 | 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質惡化 | 減少地下水開采;雨季回灌 | |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 | 大氣污染 | 家庭爐灶、工礦企業、交通工具等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大量煙塵、廢氣 | 合理布局大氣污染較重的企業;實行集體供暖;建立綠化隔離帶 |
水污染 |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徑流 | 建立污水處理廠,實行污水達標排放 | |
固體垃圾污染 | 建設規模擴大、工業生產發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 實行分類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燒、堆肥處理方法 | |
噪聲污染 | 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筑施工和社會活動 | 噪聲大的工廠遠離城區布局,建立綠化隔離帶 | |
社會問題 |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 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汽車數量不斷增加 | 控制城市人口增長;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優先;加快住房建設 |
就業困難、社會秩序混亂 | 鄉村人口無序遷入,城市人口急劇增長 | 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陡崖頂部的海拔范圍是 ( )
A. (40M,50M〕 B. (45M,60M)
C. ﹝50M,60M) D. (50M,55M)
【2】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有關P、Q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
P為山坡上的洼地 ② Q為山坡上的洼地
③ P為山坡上的小丘 ④ Q為山坡上的小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安徽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缺水地區優先利用透水磚、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等,其他地區優先利用雨水濕地、蓄水池等,構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環系統,見下圖。據此完成問題。
【1】(小題1)讀圖,“海綿城市”建設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 )
A. ①增加 B. ②減少 C. ③減少 D. ④增加
【2】(小題2)“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
①減少城市用水量②促進雨水資源利用③增強城市排水能力④緩解城市內澇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凋落物是聯系植被與土壤兩個系統的紐帶,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葉和莖等物質。左圖為我國某地凋落物數量的逐月變化示意圖,右圖為甲樹種春季凋落景觀圖。讀圖,完成小題。
(1)乙樹種廣泛分布于我國下列地區中的( )
A.藏北高原
B.東北大興安嶺北部
C.東南丘陵
D.華北平原
(2)造成甲樹種春季凋落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陰雨天氣多,風力較大
B.降水相對較少,氣溫回升,蒸騰作用增強
C.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
D.春季寒潮多發,低溫影響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種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般模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階段Ⅰ鮮花和蔬菜產區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
A.地形平坦 B.氣候優越 C.距城區近 D.水源充足
【2】階段Ⅱ鮮花和蔬菜產區的區位變化主要是因為 ( )
A.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則階段Ⅱ運量最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藍化效應”是指城市水體面積在城市環境保護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國一些城市市區水域面積數據(單位:km2)。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往往忽視水體的“藍化效應”,其原因可能是
A. 城市內澇災害嚴重 B. 城市市區用地緊張 C. 城市發展缺少規劃 D. 城市環境質量低下
【2】與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漢市“藍化效應”最強,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降水豐富,蒸發微弱 B. 河道彎曲,水流緩慢 C. 植物茂盛,涵養水源 D. 地勢低洼,水網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