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下圖亞洲水稻主要分布區、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分布圖。
材料二 我國江西省泰和縣的千煙洲,是一個典型的中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這個地區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布局模式(如下圖-------千煙洲立體農業示意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讀圖(1),亞洲水稻種植業分布的地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讀圖(2)、圖(3),從氣候、地形、社會經濟三方面說明上述地區發展水稻生產的優勢條件。(3分)
(3)本地區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的氣象災害是_________,請說明原因及_________應采取的措施。(3分)
(4)讀材料三,試分析在該區采取這種立體農業模式的區位優勢,并簡述其重要意義。(6分)
(1)東亞、東南亞、南亞 (寫出兩個就可給2分)
(2)夏季(或全年)高溫多雨,雨量充沛 (1分);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排灌方便(1分);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 (1分)
(3)旱澇災害頻繁(1分) 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1分) 興修水利工程(1分)
(4)這里氣候資源優越,光熱充足,屬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1分);該區地形地貌復雜,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面積狹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丘陵山區耕作易導致水土流失,宜發展林牧業(1分);緩坡和谷地不易發生水土流失,可發展耕作業(1分);洼地積水易澇,適合發展魚塘養魚業(1分)。
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布局模式,按照農林作物的生態適應性因地制宜安排相應品種,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丘陵山地的土地生產潛力,減輕對有限耕地的壓力,把大量閑置勞動力轉移到丘陵山地的綜合開發中去,促進林業、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1分),還有利于改善環境,建立良性生態循環(1分)
解析(1)根據圖示:亞洲水稻種植業分布的地區有東亞、東南亞、南亞。(2分)
(2)亞洲發展水稻生產的優勢條件:夏季(或全年)高溫多雨,雨量充沛;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
(3)因為該地區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所以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的氣象災害是旱澇災害頻繁。所以應興修水利工程。
(4)在該區采取這種立體農業模式的區位優勢及意義:這里氣候資源優越,光熱充足,屬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該區地形地貌復雜,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面積狹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丘陵山區耕作易導致水土流失,宜發展林牧業;緩坡和谷地不易發生水土流失,可發展耕作業;洼地積水易澇,適合發展魚塘養魚業。
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布局模式,按照農林作物的生態適應性因地制宜安排相應品種,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丘陵山地的土地生產潛力,減輕對有限耕地的壓力,把大量閑置勞動力轉移到丘陵山地的綜合開發中去,促進林業、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還有利于改善環境,建立良性生態循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西省高安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共14分)
材料一 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將是本世紀最重大的事件,兩大國之間的“領土政治不再占主導地位”,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使兩個毗鄰地區同時得到發展,必將成為一個帶動經濟發展的巨大“發動機 ”
材料二 甲乙丙三圖
(1)印度半島東北部和東西兩側沿海地區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試評價印度發展該種農業地域類型不利的自然條件。(4分)
(2)交通是制約我國西南和印度東北發展的“瓶頸”,若通過乃堆拉山口修建連接丙圖②③的鐵路大通道,請分析其不利區位因素。(6分)
(3)將孟買打造成一個像中國上海那樣的國際大都市是印度人的夢想,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比分析兩大城市共同的區位特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襄陽市高二下學期四校期中聯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共14分)
材料一 湘江與萊茵河,分處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徑流量幾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但湘江年貨運量僅為萊茵河的三分之一。水運天然的“低碳性”,給湘江航運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戰略發展機遇。近年來,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的目標。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中心地帶。沿江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60%以上,GDP約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長沙-株洲-湘潭”經濟圈GDP占全省總量的37.7%。
材料二 湘江流域圖和萊茵河流域圖。
(1)洞庭湖平原的氣候類型類型是 ,此地區農業生產的有利氣候條件是 ,不利條件是 災害頻繁發生。萊茵河流域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條件主要是 。(4分)
(2)根據區域的優勢資源條件,湘江流域不同區域的開發重點不同。在中上游地區的開發重點可以是 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發展 工業;在中下游河段以發展 為主。(3分)
(3)請列舉湘江流域“長沙-株洲-湘潭”經濟圈和萊茵河流域魯爾工業區發展工業的共同有利條件?(3分)
(4)請分析萊茵河航運量大,航運發達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普陀區高三第一學期質量調研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共14分)圖甲顯示2009年世界各國的年伐林率,圖乙為X地區某塊農用土地的有機物、氮及鉀的含量。
【小題1】2009年伐林率高(逾0.6%)的地區主要分布在 洲、 洲及 洲經濟發展程度較 (高、低)的國家。上述地區森林被毀的根本原因是
。
【小題2】圖甲中X地位于 河流域,這里有世界最大的 林分布地區,當地采用遷移農業方式耕作,根據圖乙簡要分析土地被開發和焚燒后,土壤中的有機物、氮和鉀含量的變化情況,并解釋原因。
變化:
原因:
【小題3】近年來我國人工造林成效顯著,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積凈增約 萬K㎡,這對我國生態環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風固沙,就此請再具體列舉三點: 、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山東省濰坊市新高二暑假作業(五)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共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下圖亞洲水稻主要分布區、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分布圖。
材料二 我國江西省泰和縣的千煙洲,是一個典型的中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這個地區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布局模式(如下圖-------千煙洲立體農業示意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讀圖(1),亞洲水稻種植業分布的地區有 、 、 。(2分)
(2)讀圖(2)、圖(3),從氣候、地形、社會經濟三方面說明上述地區發展水稻生產的優勢條件。(3分)
(3)本地區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的氣象災害是 ,請說明原因及 應采取的措施。(3分)
(4)讀材料三,試分析在該區采取這種立體農業模式的區位優勢,并簡述其重要意義。(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