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我國某農區的冬灌景觀圖,田間作物為小麥。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氣溫為3℃左右時最適宜冬灌,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冬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緩和地溫的劇烈變化,防止凍害
B.保護表層土壤,減少風力侵蝕
C.有利于土壤儲水,防止春旱
D.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減輕次生鹽堿化
【2】下列種植小麥的省份中,最適宜進行冬灌的是:
A.河北 B.青海
C.吉林 D.湖北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地人口遷移與年齡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從圖中判斷,影響該地區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人口的老齡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經濟因素
【2】圖中甲~丁不同年齡的人口遷移,有明顯相關的是:
A. 甲與乙 B. 甲與丙 C. 乙與丙 D. 乙與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處干旱區的寧夏銀川市,其周邊地區曾廣布湖泊,明清時有“七十二連湖”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1999年開始,銀川實施恢復濕地的計劃。右圖示意銀川周圍目前的湖泊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積 B.氣候變暖
C.排水造田 D.黃河來水量減少
【2】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
①增強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氣濕度
③美化城市環境 ④增大城市氣溫年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佛山二模】淀粉溶液是一種膠體,并且淀粉遇到碘單質會出現明顯的藍色特征.現將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裝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餾水的燒杯內,過一段時間后,取燒杯中液體進行實驗,能證明半透膜完好無損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變藍
C.具有丁達爾效應
D.加入碘水變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兩圖分別為秦漢時期和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秦漢時期相比,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的變化及其主要原因組合合理的是
A.荒漠擴大——水土流失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草地減少——過度開墾 D.森林減少——礦山開采
【2】與秦漢時期相比,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的變化對圖中大河下游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線后退 ③徑流季節變化減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我國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大,農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分布比較均勻
C.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D.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第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爾沁草原位于內蒙古東部,曾經水草豐美,但前些年卻變成荒漠化嚴重的沙地(科爾沁沙地位于農牧業過渡地帶)。從1997年開始,科爾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轉了“沙進人退”的局面,開始走向“沙綠民富”的道路。讀科爾沁沙地位置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科爾沁沙地曾經“沙進人退”、荒漠化嚴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過度樵采 ②過度放牧 ③過度農墾 ④不合理灌溉導致的鹽堿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爾沁沙地“沙綠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全球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邊緣構建喬、灌、草防護林帶
C.配套排灌設施,合理引用水資源 D.推廣沙地植被恢復配套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以下相關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田納西河流域位于美國東南部,氣候溫暖濕潤,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紀后期起,流域內人口激增,開發利用強度加大(圖1),致使環境惡化,水旱災害頻發,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到20世紀30年代初,該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國平均水平的45%.1933年開始,在田納西河管理局的統一協調和嚴格管理下,實施了以治理田納西河為核心的流域綜合整治和開發(圖2),取得了全流域水電、火電、核電并網供電,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質,發展旅游業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紀80年代,該流域人均年收入已達到全美國的平均水平.
(1)分析圖1,說明田納西河流域早期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6分)
(2)依據資料和圖2信息,指出對田納西河治理取得了哪些效益.(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晝時間,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小題。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晝時間 | 5小時30分 | 9小時09分 | 11小時25分 | 13小時56分 |
【1】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