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歐洲西部某國部分地區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緯度位置 C. 洋流 D. 距海遠近
【2】下列關于圖示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農業方式粗放 B. 水利工程量大
C. 天然牧場廣闊 D. 農產品主要面向市場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形剖面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地理現象敘述正確的是
A. ①處因受寒流影響,形成熱帶荒漠帶 B. ②處是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
C. ③處所在地形區易出現寒潮、颶風等災害性天氣 D. ④處北部鐵礦儲量豐富
【2】關于該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東南部已形成世界巨大的城市群
B. 中部地區乳畜業發達
C. 西海岸地區的科技優勢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D. 南部形成以紡織,鋼鐵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北方某地區春夏生產糧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產蔬菜,同時開辦了大型養豬場。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 水稻種植業 B. 大牧場放牧業 C. 混合農業 D. 熱帶遷移農業
【2】利用塑料大棚種植疏菜可以改善( )
A. 熱量條件 B. 光照條件 C. 降水條件 D. 土壤條件
【3】促進該農業生產結構如此改變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 生產技術 B. 政策 C. 市場 D. 勞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被譽為“千年古鎮,也門故里”的希巴姆古城位于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地處魯卜哈利茫茫沙漠中央,是馳名的“魚米之鄉”。希巴姆是難得一見的綠洲,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為季節河)河谷旁邊的小山丘上。古城內密布著500余座5~10層不等的“摩天大樓”,這些大樓完全由黏土和棗椰樹的根莖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區總體上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卻在1 000毫米左右,季節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上圖為希巴姆古城示意圖。
(1)據圖分析希巴姆古城所在地區降水較多的原因。
(2)從自然地理角度簡述古城選址的依據。
(3)古城樓房墻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貼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屋頂),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2012-2014年我國某市常住人口變化抽樣統計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表中數據可以直接反映出該市
A. 人口數量減少 B. 城鎮用地規模減小
C. 城市化水平提高 D. 人口老齡化減緩
【2】2016年1月該市開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預計到2040年前后,此項政策對該市人口方面的可能影響是
A. 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B. 解決人口過于集中的問題
C. 增加勞動力的數量 D. 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資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隨著土地的多樣化開發,保護耕地的問題日益突出。相關專家指出,基本農田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依靠,保護耕地最主要的是把基本農田保護好,這要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讀圖回答:
(1)簡要說明近十多年來,我國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的變化趨勢。
(2) 分析近年來我國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黃土高原
材料二 延安燕兒溝流域土壤侵蝕與降雨量動態圖
侵蝕模數指表層土壤在自然營力(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和人為活動等的綜合作用下,單位面積和單位時間內被剝蝕并發生位移的土壤侵蝕量。其單位為t/(km2·a)。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描述黃土高原地區的降水時空分布特點。
(2)根據材料二,分析2004以后侵蝕模數變化的人為原因。
(3)分析該變化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日本靠近日本海一側以及從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區,由于經常出現大雪天氣,因而在日語中被稱為"豪雪地帶"。日本岐阜縣白川鄉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帶”(如右圖),曾經有過積雪53cm的記錄,白川鄉有日本規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合掌造”是日本一種獨特的傳統民居(如左圖),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釘子,屋頂以七八十厘米的茅草覆蓋,呈“人”字形,兩側約有60°夾角,如同雙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12月“合掌造”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被譽為“現實世界的童話屋”,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去觀光。
(1)根據材料,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板塊位置三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點。
(2)分析日本“豪雪地帶”降雪量“特別豪”的主要原因。
(3)簡述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