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解答 解:(1)由題中圖可以看出,b能釋放熱量和溫室氣體,故是燃燒礦物燃料,a是毀林;從植被破壞和排放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會導致c-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地.
(2)根據課本相關知識,結合題中圖可知,我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相比差異主要表現在煤炭所占比重高,清潔能源比重低,石油天然氣比重低.
(3)我國CO2排放總量大的原因可以從經濟、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利用率等方面分析,措施合理即可.
(4)由題,丹麥位于歐洲,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終年濕潤.這種氣候條件下,由于夏季氣溫低、光照不足,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5)由題中圖可以看出,圖中展示的是挪威的峽灣和芬蘭的冰磧湖,都是由冰川侵蝕而形成.
故答案為:(1)毀林;燃燒礦物燃料;極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
(2)煤炭消費比重大;石油、天然氣比重低;核電(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低.
(3)原因:人口總量大,經濟高速增長,能源消費總量大;礦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構成的比重極高.措施: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溫室氣體的回收;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加強管理與宣傳,提高節能意識.
(4)冬溫夏涼、終年濕潤;氣溫較涼爽(尤其是夏溫較低)及光照較少,不利于作物生長與成熟.
(5)冰川侵蝕.
點評 本題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主要地貌景觀及成因等.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鞍山、包頭、攀枝花、馬鞍山 | B. | 鞍山、北京、攀枝花、馬鞍山 | ||
C. | 鞍山、天津、攀枝花、馬鞍山 | D. | 廣州、包頭、攀枝花、馬鞍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不斷變化 | |
B. | 宇宙時空無限大,天體運動互不影響 | |
C. | 地球體積適中,使水以液體形態存在 | |
D. | 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具有適宜溫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