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直徑(mm) | 河流流速(cm/s) | |
P | 0.02 | 200 |
Q | 20 | 7 |
A. | 侵蝕、搬運 | B. | 搬運、堆積 | C. | 侵蝕、堆積 | D. | 搬運、侵蝕 |
分析 根據坐標反映的關系,分析甲是侵蝕作用,乙是堆積作用,丙是搬運作用,丁是堆積作用.乙丁都是沉積作用,但是乙的顆粒比丁的顆粒小.
解答 解:由題中圖表資料可知,P顆粒物顆粒直徑在0.02mm,縱坐標的流速達到200cm/s,該點處于河流侵蝕速度以上,故應處于侵蝕狀態;Q顆粒物的顆粒直徑在20 mm,其縱坐標的流速在7 cm/s,該點處于河流沉積速度以下,故判斷處于堆積狀態.
故選:C.
點評 本題以河水中顆粒物質所受外力作用類型與河流流速、顆粒物直徑之間的關系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流水侵蝕、堆積等外力作用.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口增長與資源呈負相關,與環境污染呈無相關關系 | |
B. | 人口增長與資源無相關關系,與環境污染呈正相關 | |
C. | 人口增長與資源和環境污染均無相關關系 | |
D. | 人口增長與資源呈負相關,與環境污染呈正相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⑤ | B. | ①②③ | C. | ②③④ | D. | 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990年以前 | B. | 1990-2000年之間 | C. | 2000-2004年之間 | D. | 2004年以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