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遷移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凈遷入人口數量最多的。▍^)是_____;凈遷出人口數量最多的省(區)是____。
(2)試從地理角度分析我國中部省區成為人口凈遷出地區的原因(至少寫二點)
(3)試分析人口遷移對東部地區的影響。(至少三點)
【答案】(1)廣東省 四川省
(2)中部省區農業人口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充足;距離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近;交通便利。(至少寫二點)
(3)有利:為東部地區提供了勞動力、人才,促進了經濟發展;大量人口的遷入,帶動了東部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造成東部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引起東部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壓力增大。(至少三點)
【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人口遷移的狀況及人口遷移的影響。
(1)根據圖示信息,凈遷入人口數量最多的是廣東省,凈遷出人口數量最多的是四川省。
(2)人口遷出的原因有中部地區勞動力豐富,經濟落后,剩余勞動力充足;中部地區距離東部經濟發達近并且交通便利也是中部省區成為人口凈遷出地區的原因。
(3)人口遷移對東部地區的影響是對移入地的影響,分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有利影響有提供充足勞動力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大量人口的遷入,帶動了東部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影響是人口大量移入造成東部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引起東部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壓力增大。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河套平原從“不生五谷”發展成為“塞外糧倉”,主要是因為該地
A.灌溉條件改善B.地質條件穩定C.年降水量增多D.荒漠化減緩
【2】與庫布齊沙漠相比,土默川平原
①緯度較低 ②海拔較高③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圖)的核心環節及該環節產生的效益
A.特色旅游-經濟效益-增加經濟收入
B.特色旅游-社會效益-增加就業崗位
C.甘草種植-生態效益-增加土壤肥力
D.甘草種植-生態效益-增加經濟收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某中學的學生暑假沿K河溯源而上開展野外的研學考察,行至M、N兩河交匯處時,圖示區域東北部下起了雨,便決定在高地扎營,觀察兩河雨后的水文特征。從山麓到山頂考察途中同學們看見該地區樹木全是有規律分布的針葉樹(如下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此次同學們研學考察的山脈是( )
A. 阿爾泰山B. 太行山C. 巴顏喀拉山D. 橫斷山
【2】圖示區域林木密集區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 光照時間B. 土壤水分C. 熱量條件D. 風力大小
【3】同學們在丙河交匯處觀測發現,與N河相比,M河洪峰( )
A.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小B.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大
C.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小D.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魯東南的圣母河(如下圖)流域森林茂密,雨量豐沛,但季節分配不均,6-8月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為雨量特別大的雨季。該河流因盛產沙金而遠近聞名,考察發現其金粒主要來源予南部山區的巖漿巖和變質巖中。地質學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邊灘、河漫灘等位置均發現了沙金顆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徑和富集的位置有較大的差異,河流兩側被牛軛湖圍繞的古河漫灘是沙金的高富集區。自上個世紀50年代發現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遷入使圣母河沙金長期處于無序開采狀態,對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1)指出12月一次年3月、6—8月影響圣母河流域的氣壓帶或風帶,并分別說明其對圣母河沙金形成、開采的有利影響。
(2)說出上游河段沙金顆粒的粒徑特點及其富集在河道中的位置,并分析原因。
(3)據下圖說明古河漫灘沙金富集區的形成過程。
(4)說明圣母河流域大規模無序開采沙金對河流水文生態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如圖為我國春運期間各省區(不含港澳臺地區)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單純基于一省人口的 總流出或總流入的強度)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的粗細代表流入和流出強度。
完成下列小題。
【1】圖示反映出影響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①空間距離
②交通方式
③經濟發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該圖說明
A. 歷史因素對人口流動首位流的影響最大
B. 東北地區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為復雜
C. 全國各省區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D. 河南省流出人口中流向浙江的人口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關鍵的歷史節點,人口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應由數量控制轉向結構優化。
材料二 左圖是我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長軌跡示意圖,其中Ⅲ階段為預測段。右圖為我國青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變化預測圖。(人口撫養比是指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數之比,以百分數表示。一般以15歲至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為非勞動年齡人口。)
(1)與現階段相比,我國Ⅲ階段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否會發生變化?并說明理由。
(2)描述我國2020年-2060年總人口撫養比的變化特點。
(3)為遏制老年人口社會撫養負擔持續加重的態勢,有人提出延遲退休的建議。對此,說明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小麥“蒙頭水”是指小麥播種后萌芽前田間進行灌溉的統稱。表為河南省小麥全生育期 過程和主產區典型測站的氣候資料
材料二:2017 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專門出臺了 “四優四化”(優質 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農 業產業發展的方案。 材料三:某國際集團在鄭州建設運營了國際農產品物流城,已形成農產品“買全球、賣全國”的一 站式農產品物流中心。構建農產品省內 3 小時到達、國內 24 小時到達、國際 48 小時到達的快速物 流橋頭堡。下圖分別為河南省地形圖和河南省部分交通線路圖
(1)簡述“蒙頭水”在小麥全生育期生產過程中的主要作用。
(2)說出河南省小麥返青拔節抽穗期易遭受的氣象災害,并分析其成災原因。
(3)從土地角度說明河南發展“四優”農業的出發點。
(4)從交通角度說明該國際集團將國際農產品物流城選址在鄭州的主要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候鳥老人”是隨季節變化而遷移居住地的老人。據統計,2016年海南省的“候鳥老人”已超45萬人,主要來自東北三省、北京市和長三角地區。
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在海南省形成“候鳥老人”現象的首要因素是
A.經濟因素B.養老設施C.氣候條件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鳥老人”集中居住于?、三亞兩地,會促使當地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產業發展C.環境承載力提高D.資源消耗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喀什地區是中國的西大門,與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多個國家接壤,有6個一類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區位優勢明顯。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區簡圖(圖甲)和深圳所在地區簡圖(圖乙)。
(1)據圖說明喀什所在地區和深圳所在地區城市分布特點的異同。
(2)比較喀什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農業及農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完成下表。
地區 | 特色農業 | 優勢自然條件 | 限制性因素 |
喀什 | 綠洲農業 | ||
珠江三角洲 | 基塘農業 |
(3)進入21世紀以后,珠江三角洲作為商品糧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試從社會經濟因素的角度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