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開始第一次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時間。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第二次用同樣的設備出發去美洲,結果只花了20天時同就穿過大西洋。兩次航行初期航線類似,利用了同一洋流,過了加那利群島后オ出現明顯差異。下圖示意兩次就行的路線。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哥倫布第一次和第二次橫渡大西洋初期利用的洋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是
A. 增溫增濕B. 增溫減濕
C. 降溫減濕D. 降溫增濕
【2】哥倫布第二次橫渡大西洋耗時較第一次短的主要原因是
A. 航程比較短B. 沿途暗礁、風浪少
C. 順著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D. 更好地利用信風
【3】哥倫布第一次橫大西洋期間,從加那利群島到美洲船員可能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是
A. 晝長夜短,晝長變短B. 正午日影越來越短
C. 日出東南,日落西南D. 極光頻繁,絢爛多彩
【答案】
【1】C
【2】D
【3】A
【解析】
本題以哥倫布航海路線為背景,考查地球運動,全球氣壓、,風帶的分布及洋流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哥倫布兩次航行初期都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寒流對沿岸氣候而降溫減濕的作用。故選C項。
【2】相比而言,哥倫布第二次比第一次橫渡大西洋的路線較長,但由于順著北赤道暖流和東北信風,因此速度較快,耗時更短。故選D項。
【3】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的航線在北半球,8月3日,時間在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動,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晝長漸短,故A項正確;從加那利群島到美洲航行路線的緯度變化不大,因此航線距離太陽直射點越來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來越小,正午日影越來越長,故B項錯誤;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故C項錯誤;極光多出現在高緯地區,航線所在低緯地區很難看到極光,故D項錯誤。故選A項。
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有:順流加速(節約時間,節約燃料);逆流減速;洋流從北極挾帶冰山南下,對航運不利。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跨國公司發展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將一些業務下放給專門營運該項運作的第三方公司,全球企業服務業的發展為各公司提供專業管理服務。拉脫維亞處于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是歐盟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科爾尼指數(A. T. Kearney index)是考察能夠提供最有利的外包服務國家的指數,由4個因素組成財務效益、人力資源、營商環境和數字共振。2019年,拉脫維亞在該指數中排名第21位,越來越廣受國際認可。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拉脫維亞作為全球企業服務中心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 )
A.地理位置優越B.基礎設施投入和薪資低
C.政府行政支持D.勞動力水平高
【2】中國華大集團(BGI)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機場園區正式啟動了全新的研發和生產中心,建立“中國-歐洲生命科學創新中心”,其最主要目的是( )
A.走出國門占領市場B.吸引外國高科技人才
C.利用當地基礎設施和服務D.推動跨國基因項目研究以及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哈拉諾爾湖是黨河與疏勒河交匯處的一處大型洼地曾是敦煌最大的淡水湖。自清代以來,該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哈拉諾爾湖逐漸干涸。時隔60年,該湖泊于2017年3月重現碧波,下圖為疏勒河流域分布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疏勒河流域的水源主要來自
①山地降水
②冰雪融水
③地下水
④湖泊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哈拉諾爾湖清代之后逐漸干涸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變暖B.引水灌溉C.河流改道D.風沙掩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半徑為R的球面固定于水平面的A點,頂端放一質量為m的物塊,現給物塊一初速度v0,則
A. 若,則物塊落地點離A點
B. 若球面是粗糙的,當時,物塊一定會沿球面下滑一段,再斜拋離開球面
C. 若,則物塊落地點離A點為R
D. 若,則物塊落地點離A點至少為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示意世界某區域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奧蘭治河從河口至源頭,流經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
C.熱帶雨林是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D.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2】關于圖示區域自然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奧蘭治河徑流量季節變化較小
B.甲洋流性質是寒流且其流速7月比1月強
C.開普敦與馬普托多雨時期一致
D.比勒陀利亞比馬普托氣候涼爽的原因是緯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有關圖中區域天氣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奧斯陸受氣旋影響,陽光普照B. 莫斯科位于暖鋒鋒后,陰雨綿綿
C. 柏林受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D. 阿斯塔納受低壓控制,天氣晴朗
【2】形成圖中等壓線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太陽輻射B. 海陸分布
C. 大氣環流D. 人類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硒(Se)被譽為“生命的奇效元素”。富硒食品倍受追捧。已知硒元素與氧元素同族。與鈣元素同周期。下列關于硒的描述錯誤的是
A. 原子序數是24
B. 原子半徑比硫原子的原子半徑大
C. 最高價氧化物是SeO3,是酸性氧化物
D. 氣態氫化物化學式是H2Se,還原性比HCl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俄羅斯計劃建設總長1161千米、年通行能力達3500萬噸的白科烏(A-B)鐵路(下圖)。該鐵路利用A深水港作為海陸連接點,并與其他鐵路線相連,使西伯利亞地區至白海的路程縮短800千米,成為連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國際運輸走廊的一環,也為遠東地區向歐洲的貨運提供新通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修建白科烏鐵路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條件是( )
①冬季漫長寒冷,地表積雪深厚②地下凍土層深厚
③經過無人區,勞動力短缺④跨越沼澤、河流,施工難度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建設白科烏鐵路的意義主要有( )
①緩解經濟發達地區的交通運輸壓力②便于居民出行,出行范圍擴大
③實現海陸聯運,擴大港口腹地④加強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游客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記中寫道“繼續向上,腳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這便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流石灘。在這荒涼的‘石海’中,竟有鮮艷的高山花卉在石縫間悄然綻放……”。下圖為拍攝的流石灘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流石灘的位置及“遍地碎石”形成于
A. 積雪冰川帶 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積物
B. 高寒荒漠帶 流水搬運的砂石在山前堆積
C. 高山草甸帶 風力搬運形成的沉積物
D. 高寒荒漠帶 巖石風化形成的堆積物
【2】根據高山花卉的形態特征,可以推斷流石灘
A. 暖季短促,雨水豐沛 B. 干旱缺水,沙漠廣布
C. 低溫大風,日照強烈 D. 降水豐富,生物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