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04年2月8日,新華社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2004年一號文件)。“意見”共22條,分九部分,約9000字,主要分析了農民增收的嚴峻形勢和促進農民,尤其是促進糧食生產區種糧農民增收的緊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農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總體要求。
|
(1) |
由于目前種糧效益比較低,主產區農民增收困難,有一種認識就是把種糧和增收對立起來。您認為下列正確的措施是
|
[ ] |
A. |
在南方農村大力發展畜牧業
|
B. |
將農村人口轉移到大中城市
|
C. |
搞好糧食的轉化和深度加工
|
D. |
精簡鄉鎮機構,減少農業投入
|
|
(2) |
“意見”指出:“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那么對于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生產改革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改變
|
[ ] |
A. |
傳統經驗,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不高
|
B. |
現代化生產技術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
|
C. |
人均耕地少,水熱條件還未充分合理利用
|
D. |
大規模的企業種植園,農產品商品率較高
|
|
(3) |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而且每年凈增長人口約1400萬,糧食的需求壓力不斷增大。根據我國土地利用的現狀(見下圖),你認為今后促進糧食生產的措施是

|
[ ] |
A. |
圍湖造田,廣種糧食
|
B. |
開發后備耕地資源
|
C. |
山區大力修筑梯田
|
D. |
利用科技提高單產
|
|
(4) |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而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涵蓋工業、農業和消費等各類社會活動,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列我國因地制宜創造的農業地域類型中屬于“循環經濟”的是
|
[ ] |
A. |
東北的大豆和小麥間作農業
|
B. |
農耕區生產谷物、飼養家畜
|
C. |
東北平原的國營農場種植業
|
D. |
珠江三角洲的;~塘農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