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新的長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讀“中國主要環境問題的空間分布圖”,說明圖例中字母所代表的主要環境問題。
a ,b ,
c ,d 。
②簡述上述環境問題產生的共性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圖漫畫,回答:
1.本漫畫反映的主題問題是
A.世界經濟發展差距的“南北問題”
B.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問題”
C.世界性水資源緊張問題
D.以石油為主的能源緊張問題
2.造成漫畫所反映的主題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資源的總量不足和時間分配上的不均勻
B.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有過長期遭受殖民侵略的歷史
C.發達國家利用其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對資源進行壟斷
D.人口的急劇增長以及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
3.漫畫《流水作業》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提倡一水多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②利用自然資源應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
③從小事做起,合理利用資源,有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
④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共同對付人類所面臨的災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協調發展,建立和諧社會是人類文明的理想目標。
材料二:從1923年起,美國進入了持續6年的繁榮時期。由于這一時期主要是在柯立芝總統任內,因此又稱“柯立芝繁榮”。但是,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嚴重的危機。(下圖為田納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1959年全國出現了“受災范圍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面積達4463萬公頃,成災(收成減產30%以上為成災)面積1373萬公頃。其中成災占受災面積比例30.8%,與歷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產糧區河南、山東、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龍江等省區的旱災,占全國成災面積的82.9%。而且各種災害交替出現,對糧食生長影響十分嚴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龍江出現嚴重春旱,影響300萬公頃農作物,黑龍江受旱達4-5寸深,為歷史罕見。4-5月的霜凍造成華北、黑龍江50多萬公頃農田受災。與此相反,從2-6月,南方三次出現洪澇災害,珠江、長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濫,造成200多萬公頃農田被淹。3-6月,東部沿海和華北地區又發生風雹災害……
困難時期尚未過去的1961年5月31日,劉少奇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已經指出:“這幾年發生的問題,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災呢,還是由于我們工作中間的缺點錯誤呢?湖南農民有一句話,他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摘自陳東林“天災”、“人禍”關系的計量歷史考察
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觀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經濟繁榮背后隱藏著哪些嚴重的危機?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先后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對策?田納西水利工程的修建體現了哪一應對危機的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依據材料三概括這次災害的特點。這次災害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劉少奇“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說法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恢復發展經濟?
材料四:2008年元月10日開始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凍雨、雪災,給我國很多省區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讀中國自然災害區劃和2008年元月南方凍雨災害分布嚴重省份圖和我國主要救災物質儲備基地分布示意圖,回答(4)—(6)問。
(4)簡析本次凍雨、暴雪產生嚴重災害的原因。
(5)此次凍雨、雪災中京珠高速湖南受災地區,應從我國主要救災物質儲備基地分布示意圖中 基地運送物資
(6)將下列自然災害的數字代號填入相應空格內
①洪水 ②風暴潮 ③干旱 ④水土流失 ⑤泥石流 ⑥臺風
在地區II內 、 災害的分布地區最廣;與其它地區相比,地區Ⅳ 災害的分布最為集中。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在我國分布地區最廣的是 。
按所在的地球圈層與災害成因分類,在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發生在巖石圈的有 、 ,發生在水圈的有 、 。
材料五 :2008年1月,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災害襲擊了我國部分地區。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部署,統籌規劃,動員和調集全國的力量共同抗擊災害;中央領導同志分赴災區一線,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慰問災區干部群眾;受災地區干部以身作則、忠于職守,帶領群眾掃雪除冰,妥善安排群眾生活,嚴防不法行為發生;從祖國的南部到北部,從機關部委到企事業單位,從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心相連,愛相聚,都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支援抗災救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迎戰冰雪的重大勝利。
(7)總結抗擊冰雪災害取得勝利的原因,談談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
材料六:中國氣象局局長坦言:此次連續發生四場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沒有事先料到,對后面可能出現的災害缺乏足夠的估計。“雖然沒一場天氣過程我們都準確預報了,但都是對一個過程、一個過程的預報,對后面連續那么多的過程,對冬季南方是下雨還是下雪都難以作出肯定的預報。”
(8)根據上述材料,說明“加強氣象預報以降低災害損失”的哲學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時進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人口學專家近日推測,2030年可能會成為中國人口的拐點,屆時中國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15億,如果不注意人口均衡發展,那時老齡化問題、流動人口問題、男女比例問題等,都將會出現。
材料二 人口與環境發展的一種關系模式圖
(1)簡析我國可通過哪些措施解決老齡化的問題。
(2)試從地理角度分析此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意義。
(3)讀材料二圖,分析人口數量變化與環境諸要素的相互關系,并運用可持續發展觀點對“如何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經國務院批準,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開始。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根據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2000~2010年,合肥市城鎮人口由188萬人增加到360萬人,凈增172萬人,年均增長9.1%,合肥市城鎮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1.81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增長率及城鎮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1)合肥市市區人口增長速度超過全省平均人口增長速度,請說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2)讀材料二,說出安徽省面臨的人口問題,試列舉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檢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4分)經國務院批準.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間。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根 據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鎮人口由l88萬人增加到360萬人,凈增172萬人,年均增長9.1%,合肥市城鎮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增長率及城鎮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1)合肥市市區人l21增長速度超過全省平均人口增長速度,請說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長 的主要原因。
(2)讀材料二,說出安徽省面臨的人口問題,試列舉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措施。
(3)結合我省省情,簡述城市化會給我省資源和環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