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考地理 題型:022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原來并不生產棉花,這從英文“棉花”(cotton)一詞含義的變化也反映出來,直到17世紀,cotton一詞還是指英格蘭北部的粗羊毛制成的呢絨。后來棉花從外國輸入后,它才有了現代的詞義。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后來棉花從印度傳到了地中海各國。到14世紀又傳到了費蘭德斯。16世紀末,費蘭德斯的一些工人移居英國,才把棉紡織業傳到了英國。到17世紀中葉,英國人在曼徹斯特建立了自己的綿紡織工業。在此之前,英國人穿的棉織品都是從印度輸入的印花布。這時英國人已有了自己的棉紡織工業,原棉也非來自東方,而是從新的棉花產地南美洲輸入。
材料二 1870~1900年,德國的重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煤的開采量從3400萬噸增至1.49億噸,鋼產量從17萬噸增至665萬噸,鐵產量從139萬噸增至852萬噸。從19世紀90年代起,機器制造業的發展特別迅速,其中電機制造業和造船業的發展尤為突出。
材料三 過去的工業區常常是集中在煤鐵資源較豐富的地方。如美國的五大湖區,蘇聯的烏拉爾區、頓巴斯區等。而新興工業區則是按人才、交通、環境等條件來建設。如美國(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電子工業基地“硅谷”,位于舊金山以南斯坦福大學附近,在這長48公里、寬16公里的谷地內,集中了1700多家電腦、半導體的生產廠家,占美國同類工業產值的96%,其電器產品占世界產量的1/4。美國西部、南部的人口隨著新技術產業的興起而猛增,1980年第一次超過了原來經濟先進的北部和東部,美國計劃以“硅谷”為中心建立從加利福尼亞到德克薩斯、波士頓、紐約、芝加哥的技術帶。
(1)根據材料判斷,三次科技革命中產生了哪些新興產業部門?
(2)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別出現了哪些典型的工業區?
(3)從哲學上講,科技革命為什么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4)說明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世界人口增長的歷史過程”圖,回答1-2題
1. 有關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世界人口發展的總趨勢是人口不斷增長
B.世界人口的增長具有階段性的特點
C.世界人口的增長表現為勻速增長的過程
D.世界人口的增長在工業革命前比較緩慢,20世紀后半葉開始急劇增長
2. 圖中“現代”階段,世界人口出現急劇增長,最主要原因是
A.二戰后,發達國家進入到人口快速增長時期
B.20世紀后半葉開始,廣大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和大洋洲的人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C.科技進步,人均壽命延長,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D.新技術革命提高了人口的出生率,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