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我國某省(區)的地理資料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年均溫深受地形影響,下列敘述與該省地形地勢不符合的是
A. 南高北低 B. 地勢起伏大
C. 以平原為主 D. 東西高,中部低
【2】近年來該省(區)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 退耕還林、還草 B. 土地沙漠化
C. 城市化占有耕地 D. 水土流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法新社報道,2014年1月6日,正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密切關注南蘇丹局勢的進展。他還表示,中國將努力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幫助結束南蘇丹的內戰狀態。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南蘇丹首都位于北京(40°N,116°E)的
A. 西南方 B. 東南方
C. 西北方 D. 東北方
【2】據圖估算南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南北最大距離約為
A. 1110千米 B. 600千米
C. 800千米 D. 4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黃土高原地區土地利用在不同時期變化較大(圖a、b、c)。明清以來,黃土高原地區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長城以北的鄂爾多斯高原遷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黃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據記載,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北部長城沿線植被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閱讀圖c,簡述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點。
(2)分別說出秦漢時期到明清時期和明清時期到現在黃土高原地區土地利用變化有何特點。
(3)根據黃土高原地區土地利用的變化,推測秦漢到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地區的地理環境有哪些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符合可持續性的旅游建設活動的是( )
A.在西湖湖畔興建高質量星級賓館
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筑現代化首都
C.在寺廟中安裝現代化照明設施
D.合理開發陜北窯洞.土炕等民間旅游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在旅游活動時感覺到世界各地距離日益“縮短”的原因主要是( )
①通信手段的現代化
②人們精神素質得到提高
③人們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強
④交通條件大大改善,運速越來越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到我國某地旅游,看到當地的傳統民居多為便于通風和晾曬的開敞式平頂房。該地所屬的文化區是
A.華北平原文化區B.青藏高原文化區C.黃土高原文化區D.新疆荒漠綠洲文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