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2002年1月21日,水利部公布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成果,成果表明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千米。其中,水蝕面積165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千米。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的云、貴、川、渝、鄂和黃河中游地區的晉、陜、蒙、甘、寧。西北地區是我國受風力侵蝕最嚴重的地區。本次遙感調查成果同1990年第一次全國遙感調查成果進行初步比較,全國水蝕面積減少。強度下降;風蝕面積略有增加;我國西部一些地區水蝕和風蝕面積有所擴展。
(1)材料表明________技術已在國土資源調查中得到廣泛應用,利用該技術可以對水土流失面積進行________監測。
(2)材料中的水土流失包括________侵蝕和________侵蝕。
(3)晉、陜、蒙、甘、寧水土流失嚴重,其形成的物質基礎是________。與風蝕相伴隨的災害性天氣是________,近年來在我國北方地區頻繁發生。
(4)長江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危害是________,為此國家正在該區實施________工程。
(5)試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分析西北地區風蝕面積擴大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省濮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紀70年代形態圖(圖7)
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實測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積減少了278平方千米,近年來水位仍在持續下降,湖面繼續縮小,原先離岸的鳥島現在已和湖岸相連,成為一個半島,給鳥類的生長繁殖帶來不利影響。
(1)依據材料,描述洞庭湖形態的變化。(1分)
(2)分析造成兩大湖泊萎縮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青海湖的萎縮會造成哪些危害?請你為如何保護青海湖濕地生態系統提幾條建
議。(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省濮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分布圖(圖11)
材料二:圖12為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區目前正從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現代制造業、高端服務業轉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場環境轉變乃至地方政府主動推動的巨大壓力,并出現了關閉、停產、外遷現象,成為珠三角產業升級過渡期不可回避的“陣痛”。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興起,試分析該地區城市發展的自然和社會條件。(4分)
(2)關于產業結構變化對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2分)
A.較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產業,加大了區域問的經濟差異 |
B.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移入,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
C.產業移出地區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
D.產業的升級有利于解決本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就業壓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四川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24分)
材料一:新疆阿拉爾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阿拉爾在維吾爾語里是“綠色島嶼”的意思。阿拉爾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經過幾代兵團人的努力,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長絨棉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65%。
(1)據圖說明阿拉爾成為“綠色島嶼”的主要自然條件。(4分)
(2)阿拉爾地區大規模發展棉花生產是否合理?試簡述理由。(6分)
材料二: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3)在甲、乙、丙、丁四處開發房地產,何處可以稱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8分)
(4)丁處鐵路、公路交會,經常發生堵車和交通事故,現已建立交橋,但仍然擁堵,原因何在?(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河南省濮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分布圖(圖11)
材料二:圖12為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區目前正從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現代制造業、高端服務業轉
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場環境轉變乃至地方政
府主動推動的巨大壓力,并出現了關閉、停產、外遷現象,成為珠三角產業升級過渡期不可
回避的“陣痛”。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興起,試分析該地區城市發展的自然和社會條件。(4分)
(2)關于產業結構變化對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2分)
A.較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產業,加大了區域問的經濟差異
B.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移入,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C.產業移出地區會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D.產業的升級有利于解決本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就業壓力
(3)根據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業出現關閉、停產、外遷現象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河南省濮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紀70年代形態圖(圖7)
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實測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積減少了278平方千米,近年來水位仍在持續下降,湖面繼續縮小,原先離岸的鳥島現在已和湖岸相連,成為一個半島,給鳥類的生長繁殖帶來不利影響。
(1)依據材料,描述洞庭湖形態的變化。(1分)
(2)分析造成兩大湖泊萎縮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青海湖的萎縮會造成哪些危害?請你為如何保護青海湖濕地生態系統提幾條建
議。(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