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表為西部沿海城市卑爾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時數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日平均日照時數(h) | 0.6 | 2.0 | 3.0 | 4.9 | 6.0 | 6.3 | 5.4 | 4.6 | 2.9 | 1.9 | 0.8 | 0.3 |
(1)據圖和材料一,描述卑爾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時數特征并分析原因。
(2)羅訥河上游與阿爾沃河交匯處,一條清澈一條渾濁,據乙圖說明該現象產生的原因。
材料二:挪威風電協會稱,挪威風電產業發展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截至2016年底,挪威確定大約2000兆瓦的新增風電投資。法國運行的58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占全法總裝機容量的一半,核電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3)結合兩種能源特點比較挪威發展風電與法國發展核電的優勢區位條件,完成下表。
共同優點 | 各自缺點 | 挪威發展風電優勢條件 | 法國發展核電優勢條件 | |
風電 | 清潔無污染;可再生 | ① | ② | |
核電 | 技術要求高;潛在危險大 | ③ |
【答案】(1)特征:日照時數全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六月最長,十二月最短)。原因: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時數少;與冬季相比,夏季白晝時間長,日照時數相對較多
(2)地勢落差大,水流湍急導致阿爾沃河含沙量大;在與阿爾沃河交匯前,羅訥河流經湖泊,大量泥沙沉積,河水較清。
(3)風電缺點:季節性強,不穩定(發電效率低);挪威風電優勢:地處西風帶(海域廣,摩擦力。,風力大。法國核電優勢:技術水平高(資金充足)
【解析】
考查歐洲西部自然、社會經濟地理特征,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地理圖像、表格、文字信息的能力和遷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1)讀表格,卑爾根日均日照時數最大的月份是6月,為6.3小時,最小的月份是12月,為0.3小時;各地理論日均日照時數為12小時(晝長時間),而該地最高日照時數為6小時左右,說明全年日照都偏少,其中夏季稍多、冬季極少。導致卑爾根日照時間短的原因主要是氣候因素,讀左圖,卑爾根位于60°N附近的歐洲西部,根據世界氣候分布規律可知該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陰雨天多,晴天少,因而全年光照弱,但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卑爾根晝長夜短,由于白晝時間比冬季長,使得夏季日照時數較多。
(2)導致河水清澈、渾濁的原因主要是河流含沙量的差異,含沙量大,則河水渾濁,反之則清澈。讀右圖,阿爾沃河從海拔4807米的高山上流下來,流經地勢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搬運能力強,導致阿爾沃河河流含沙量大,河水渾濁;羅訥河上游流經山區落差大,但在與阿爾沃河交匯前先流經了日內瓦湖,湖泊水流平穩,使河流搬運的泥沙在湖底沉積,河水再從日內瓦湖流出時,含沙量已經很小,因此河水變得清澈。
(3)①處,風電缺點:風力發電穩定性差,當風速大時風力強、發電量大,風速小時風力弱、發電量小,而風力的大小受季節影響大(風力發電不穩定);風能密度小,建設風力發電站占地面積大(發電效率低);②處,挪威風電優勢:位于歐洲西部,全年受西風帶控制,西風風力大,且西部海域海面光滑、摩擦力小,風力資源豐富;③處,法國發展核電優勢:法國經濟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核電的資金充足,核電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塞罕壩位于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左圖),屬于半干旱、半濕潤區的過渡地帶。由于歷史上人類大規模開墾和破壞,塞罕壩由曾經水草豐美、森林茂密的皇家獵苑之地變為風沙蔽日的茫茫荒原。20世紀60年代初,內蒙古的風沙緊逼北京。為了抵御風沙南侵,1962年我國在塞罕壩設立林場。林場建設初期,從1000km之外的黑龍江孟家崗林場運來當地優質樹苗栽種,但成活率極低。之后,林場改平床育苗為高床育苗(右圖),使樹苗成活率大幅提高。經過50多年的發展,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0%,并建成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森林旅游勝地,林場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注:平床指床面與步道在同一水平面,一般步道較窄。)
(1)分析塞罕壩原始植被破壞后,風沙緊逼北京的原因。
(2)推測塞罕壩林場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可能原因。
(3)說明與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壩采取高床育苗的優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植物園每年都舉辦以賞花為主的時令旅游活動——桃花節。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北京植物園桃花節開始日期
A. 呈現提前趨B. 都比山桃始花期晚
C. 呈現推遲趨勢D. 與山桃始花期相同
【2】影響桃花節開始日期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B. 地形C. 風D. 氣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下圖位歐洲局部簡圖和甲、乙兩地各月降水統計圖。
材料 1:德國魯爾區是世界著名工業區。下圖為魯爾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率狀況。
材料 2: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基爾運河是北海和波羅的海的重要通道。近些年來,由于入?谒蛎娣e減小;經濟發達,運輸量大;位于內河航運與海運航線交匯處, 易北河入?谒虺霈F了水運擁堵嚴重問題。
材料 3:戰爭、災害造成的國家難民,也是人口遷移的一種類型。2016 年 2 月共有67797 人在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申請避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159.9%。2016 年 1 至 2 月德國接收的難民人數已超過 10 萬人。
(1)分析甲乙兩地降水的差異及其原因。
(2)描述 1961-2000 年魯爾區產業就業率的主要特點,并簡述主要原因。
(3)根據圖文材料,提出解決易北河入海口水運擁堵問題的合理措施。
(4)評價大量難民涌入對德國產生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圖)在山東濟南亮相,這是我國首個承載式光伏高速公路。這種路面的最上層是類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擁有較高的透光率,可以讓陽光透過它,使下面的太陽能電池 把光能轉換成電能,實時輸送至電網。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與西北地區相比,在濟南周邊高速公路上推廣光伏發電的優勢是
①光照充足 ②資金、技術力量雄厚
③節約土地 ④高速公路網密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對光伏高速公路影響較大的自然因素是
A.地質及水文條件B.氣象及水文條件C.氣象及氣候條件D.地質及氣候條件
【3】下列地區中建設光伏高速公路后,發電效能最高的是
A.南方水鄉B.西北戈壁C.青藏高原D.東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溫帶雨林是地球上由針葉樹或闊葉樹組成的森林植被類型。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也有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和眾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種類少。下圖示意世界上溫帶雨林的分布地區。
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溫帶雨林一般分布在( )
A. 受西風影響的中緯度大陸西岸
B. 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帶
C.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降水豐沛區
D. 暖流經過的沿海地區
【2】與熱帶雨林相比,溫帶雨林生物種類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環境單調,自然條件惡劣
B. 冬季氣溫偏低,水熱組合欠佳
C. 多云霧降水天氣,光照熱量不足
D. 有機質來源少,土壤發育程度低
【3】南、北美洲溫帶雨林呈狹長狀分布,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洋流流向 B. 地形格局
C. 大氣環流 D. 海陸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某區域局部地區自然地理景觀及剖面,該地最高山峰海拔約1 500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地區
A. 位于江南丘陵山區B. 降水變率大,夏季多暴雨
C. 河流水能資源豐富D. 泥石流由冰雪融水形成
【2】圖示溝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風化作用B. 冰川刨蝕C. 流水侵蝕D. 海浪侵蝕
【3】符合圖示相應兩個字母連線經過的區域地理特征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約在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從海底隆升。經過漫長而緩慢地抬升,現在平均海拔已超過4000米,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方框內①②③對應的內容分別是( )
A.太陽輻射強、氣溫低、空氣稀薄
B.氣溫低、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
C.氣溫低、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
D.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低
【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現象與青藏高原地理環境不相符的是( )
A.土層深厚但貧瘠,多凍土,生物多樣性少
B.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廣布,豐富的冰雪融水為河流提供水源
C.地殼隆升,海拔不斷升高,氣候逐漸變得寒冷干燥
D.植被為高山草甸草原,動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EF、MN兩線相交于O點,O點為北極點,∠NOF等于6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中OF為晨線,太陽直射35°W,則ON的經度為
A. 175°E B. 90°E
C. 65°W D. 5°W
【2】若圖中MOE表示地球上舊的一天的范圍,則此時北京時間為
A. 20時 B. 16時
C. 8時 D. 4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