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項目 | 耕地面積 (萬公頃) | 森林覆 蓋率(%) | 氣溫年 較差(℃) | 年降水 量(mm) | 河流含 沙量(%) | 人口(萬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35 |
分析 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表現出不同的生態問題.如:比較濕潤地區表現為水土流失,比較干旱地區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如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等.(二)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而引起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噪聲污染、農藥污染等環境污染.
解答 解:(1)耕地增加比重=增加面積/原始總面積,即0.4/4*100%.森林覆蓋率從18%變為10%,即減少了8%.
(2)人均耕地=耕地總面積/總人口,計算可知人均耕地面積減少.
(3)根據表格材料反映森林減少;氣溫年較差變大;降水量減少;河流含沙量增加.
(4)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本地區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主要原因與人口增加,為滿足生存和生產的需要對資源進行掠奪式的開發密切相關.
故答案為:(1)10;8;毀林開荒.
(2)減少了; 0.76.
(3)森林銳減;氣候惡化(溫差增大,降水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兩倍).
(4)①人口增加,為滿足生存和生產的需要對資源進行掠奪式的開發;②濫伐林木,毀林開荒,導致森林銳減,森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大大減弱.
點評 本題難度較低,解題的關鍵是能利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結合相關的計算和轉化即可.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人口老齡化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 | |
B. |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著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問題 | |
C. |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少年兒童比重大的問題 | |
D. |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模式已經完成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處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 |
B. | P處氣溫在10℃以上 | |
C. | P處地勢低洼,沙漠廣布 | |
D. | P處為一座山,山頂海拔可能超過1000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位于北半球,b為冷鋒 | B. | 位于北半球,b為暖鋒 | ||
C. | 位于南半球,b為冷鋒 | D. | 位于南半球,b為暖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