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根據圖中的甲乙兩地實際情況,擬定了兩個研究性學習課題:“農牧交界處的生態環境問題”和“三江濕地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根據課題組成員收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分屬我國兩大自然區,形成這兩大自然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2)乙地區濕地面積發生顯著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這種變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有 。
(3)甲地區的牧場退化嚴重,為保護牧場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地形 氣候
(2)過度開墾 氣候惡化;洪澇災害多發;野生生物棲息地減少(多樣性減少);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
(3)規定合理的載畜量,實行禁牧、輪牧制度;發展舍飼、半舍飼畜牧業;退耕還草還牧;控制人口增長;提高生態環保意識等。
【解析】
試題分析:(1)讀圖可知,甲表示內蒙古高原,位于大興安嶺西側,屬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乙表示三江平原,屬于東部季風區,故導致其差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氣候和地形條件。
(2)讀圖可知,乙地區為三江平原由于長期的圍墾導致濕地面積縮小;濕地變小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是從生態功能減弱考慮:包括調節氣候的能力減弱;調蓄洪澇的能力減弱;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能力減少;凈化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減小。
(3)讀圖結合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區為內蒙古地區,甲地區的牧區退化,主要是由于長期的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的,故主要從改善人類活動角度分析。包括規定合理的載畜量,實行禁牧、輪牧制度;發展舍飼、半舍飼畜牧業;退耕還草還牧;控制人口增長;提高生態環保意識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左圖為某區域略圖,右圖為該區域某月甲河水位及潛水位略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
A. 盛行西北風
B.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 降水較少
D. 日落時刻在18時以后
【2】
A. 甲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汛期在夏季
B. 雨季時北岸地表徑流量大于南岸[來
C. 甲河冬季時結冰期較長
D. 甲河流域冬季流量較小
【3】
A. 自南向北 暖流
B. 自北向南 暖流
C. 自北向南 寒流
D. 自南向北 寒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三條以運輸煤炭為主的鐵路線中,由北向南依次為( )
A.大秦線、神黃線、膠濟線
B.大秦線、神黃線、焦(作)日(照)線
C.神黃線、焦(作)日(照)線,膠濟線
D.神黃線、大秦線、焦(作)日(照)線
【2】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及其解決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調 B.天然氣—西氣 C.電—西電東送 D.煤—西煤東運
【3】山西省結合資源優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構建了三條產業鏈,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
A.林業—木材-家具 B.煤-焦-化 C.煤—電—鋁 D.煤-鐵-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s a matter of fact, _________ tries again makes no difference.
A.no matter which B.no matter who
C. whoever D. whicheve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農業十二五“七區二十三帶”戰略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北平原主產區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A.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B.光熱充足,復種指數高
C.耕地后備資源充足 D.農業機械化水平高
【2】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圖中各主產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正確的是( )
A.黃淮海平原主產區應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
B.華南主產區要控制非農業用地規模
C.河套灌區主產區要大力引黃灌溉,擴大灌區面積
D.甘肅新疆主產區要加大農業投入,發展節水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騎樓”是樓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懸空而建的,二樓向街心延伸,并使馬路邊房屋相互連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這是嶺南民居的一個特色。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建設騎樓的目的是( )
A.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層次感,體現建筑美
C.節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陽
【2】騎樓建筑反映了嶺南地區( )
A.地形多樣,地表起伏不平 B.高溫多雨的氣候
C.降雨強度大 D.洪澇、臺風等災害頻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機構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蘆葦、水管等材料設計了一個人工濕地系統。讀下圖完成下列小題。
【1】該設計主要模擬的濕地功能有( )
①防風固沙 ②凈化水質 ③涵養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若用無植物的相同模擬系統實驗,則檢測到 ( )
A.出水口的排水量減少 B.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礦物質總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旱澇災害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澇,主要原因是
A. 海陸位置不同 B. 夏季風的進退
C. 臺風影響先后 D. 用水季節變化
【2】旱澇災害都嚴重的地區多
A. 人口稀少 B. 經濟落后
C. 平原地形 D. 高原和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