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居延海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是中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泊。東居延海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戈壁綠洲,素有“大漠明珠”的美譽。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黑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湖泊面積不斷萎縮,到1992年徹底干涸。2002年7月,國家啟動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區)調度項目,將黑河水調入干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如圖為東居延海1985年和2016年湖水鹽度分布圖。
(1)分別描述1985年和2016年東居延海湖水鹽度的分布特點。
(2)推測1950~1992年東居延海湖水鹽度的變化,并分析原因。
(3)簡述1950~1992年東居延海湖水鹽度的變化對湖區周圍植被的影響。
(4)說明黑河水的調入對東居延海及周邊地區的生態意義。
【答案】(1)1985年東居延海湖水鹽度由湖心到湖岸呈現增大趨勢;2016年東居延海湖鹽度由湖口到湖尾逐漸增大。
(2)變化:鹽度不斷變大;原因:東居延海地處內陸,為內流湖,降水少,蒸發旺盛;地表徑流攜帶的鹽分匯入東居延海,并不斷積累,黑河中上游沿岸地區大量用水,導致黑河匯入東居延海水量減少,鹽度變大。
(3)湖區周邊地區地表植被下降;植被種類減少;耐鹽植物比重上升。
(4)穩定湖泊水位,恢復湖泊濕地;增加濕地面積,減輕湖區土壤荒漠化;湖區周邊地區蒸發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氣候;植被覆蓋率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
【解析】
本題從水循環的角度考查了內流湖鹽度的變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及解決問題的措施,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滲透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學科核心素養。
(1)據圖可知,1985年東居延海湖的鹽度由中間向四周遞增,而2016年的鹽度比1985年的鹽度小,并且鹽度由南向北遞增。
(2)材料“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黑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湖泊面積不斷萎縮,到1992年徹底干涸”可知,湖泊的水量在逐漸減少,故鹽度在升高,因為黑河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沿河生產和生活大量用水的,導致入湖的淡水減少,并且東居延海湖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少,光照強,蒸發旺盛,湖泊水量少,該湖泊為內陸湖,鹽分積累,故鹽度升高。
(3)鹽度升高有利于耐鹽堿植物的生長,但是原來湖區的植物會由于土壤鹽堿化或湖水鹽度升高而減少,植物的種類會減少。
(4)據圖可知,2016年東居延海湖的鹽度降低,湖泊的水域面積變大,湖泊濕地變大,湖泊的蒸發量變大,大氣中水汽變多,降水變多,氣溫日較差變小,該地生物的多樣性增多。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一一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泥河灣是河北省陽原縣東部的一個小村莊,其以約200萬年的人類歷史、世界罕見的160多處舊石器遺址、連綿不斷的歷史文化和舉世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聞名于世,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當地旅游部門成功打造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舊石器專題博物館”“溫泉生態城”等旅游項目。下圖示意陽原縣的地理位置。
分析泥河灣遺址作為旅游資源所具有的價值及發掘泥河灣古人類活動遺址發展旅游業可能面臨的風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肯尼亞是東非國家中經濟較發達國家,《肯尼亞愿景 2030》規劃中的關鍵領域是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公司承建的蒙(蒙巴薩)內(內羅畢)——內馬(馬拉巴)鐵路是東非鐵路規劃中的重要工程,內羅畢配套建有鐵路集裝箱轉運港。
材料二:肯尼亞茶葉種植歷史100多年,因其品質優良,現已成為世界重要茶葉出口國。
材料三:圖1為肯尼亞略圖。圖2為兩地氣候統計資料。
(1)①②兩地適宜建造太陽能電站的是 ,簡析其布局的區位條件。
(2)簡析圖爾卡納湖終年風力較大的原因。
(3)判斷肯尼亞茶葉主要分布在 (選擇圖中數碼),并說明自然原因。
(4)從物流角度,簡述修建蒙內——內馬鐵路的主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峰叢洼地是指經較純的石灰巖形成的、由山體基部相連的圓錐狀山峰和封閉的渾圓形溶蝕洼地組合而成的地貌類型。七百弄鄉地處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南緣,多斷裂構造發育,全鄉海拔在800m以上的峰叢有5000多座,洼地有1326個。“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當地地理環境的真買寫照。
七百弄鄉年均溫為18-22℃,年降水量為l200-1700 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奎鄉人均耕地面積0.8畝,人們生活極度貧困。“七百弄雞”“七百弄山羊”是當地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畜禽品種。囤7a示意七百弄鄉巖溶洼地、洞穴與谷地關系,如圖b示意被譽為“天下第一弄”的甘房弄超深洼地剖面。
(1)說出七百弄鄉的地形特征。
(2)分析七百弄鄉峰叢洼地形成的條件。
(3)說明七百弄鄉極度缺水的自然原因。
(4)有人建議,應該以當地特產“七百弄山羊”“七百弄雞”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你是否同意?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趵突泉位于我國濟南城區,地下泉水豐富。《水經注》載:“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突出雪濤 數尺,聲如隱雷。”趵突泉歷史上流量基本穩定,很少有停噴現象,自1972年以來停噴次數增多,停噴時間延長,1999~2001年期間更是創下了停噴890天的歷史紀錄。如圖為趵突泉形成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甲補給區的地下水進入乙補給區的主要過程是( )
A.沿斷層上升-進入石灰巖巖層B.沿斷層上升-進入泰山雜巖巖層
C.沿斷層下降-進入頁巖巖層D.沿斷層下降-進入泰山雜巖巖層
【2】與趵突泉歷史上流量穩定密切相關的是( )
①補給區地形坡度大
②雨季時間長
③石灰巖厚度大
④錦繡川發生巖層斷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自1972年以來,趵突泉停噴時間延長的主要原因是( )
A.補給區建壩攔水B.地下水開采量增大C.補給區退耕還林D.降水季節變化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常年10月30日初霜南界分布圖,結合所學知識,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常年10月30日初霜南界大致與我國哪條地理界線相吻合
A.胡煥庸線B.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C.800毫米等降水量線D.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
【2】乙位于渭河谷地,關于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常綠闊葉林廣布B.地殼斷裂下陷形成
C.河流終年不凍D.作物以春小麥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武漢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有眾多“始祖級”的工廠,諸如武漢最早汽水廠、武漢第一個電燈公司(如圖1)等,雖然今天它們已經成為“工業遺產”,但它們仍是這座城市的榮光,更見證了中國工業化起步與經濟騰飛的歷史進程。讀圖2“武漢市中心城區首批工業遺產分布”圖。
完成下面小題。
【1】武漢工業遺產( )
A.集中分布在城區一環路和二環路之間B.體現早期工業布局沿江條件優勢明顯
C.說明城市功能區規劃以工業區為中心D.因城市化的發展導致企業被環路割裂
【2】對待工業遺產,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應原封不動保存,忠于歷史原貌B.可通過技術升級,恢復傳統生產
C.可適度進行改造,保留城市記憶D.因占地面積較大,應該拆除改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島國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有關該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南北長約2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
B. 位于我國的東南,澳大利亞的西北
C. 冬季商貿船隊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駛往紅海
D. 位于板塊邊界,受地震、海嘯影響大
【2】該國東側冬季降水較多的原因是( )
A. 西南風影響,降水較多
B. 地中海氣候區,冬季降水多
C. 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 赤道低壓控制,形成對流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四川省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四川省地形的基本特征。
四川省西部的雅安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有“雨城”之稱。
(2)分析雅安成為“雨城”的主要原因。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3)結合都江堰附近區域的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