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景觀名為“佛掌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帶。每當枯水期時,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經強風年復一年地吹送,逐漸在河岸上形成了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據圖文資料回答題。
【小題1】形成“佛掌沙丘”景觀的主要外力過程是( )
A.流水侵蝕一流水搬運一流水沉積 | B.風化侵蝕一風力搬運一流水沉積 |
C.流水沉積一風力搬運一風力沉積 | D.海陸變遷一流水搬運一風力沉積 |
A.需要選擇特定的季節 | B.應精選觀賞位置和角度 |
C.發現沿途植被稀少 | D.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
【小題1】C
【小題2】B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由題文情景可知:先河沙出露,然后風吹,最后沉積成為沙丘,所以本題選C。
【小題2】首先,由圖可知,照片上明顯的有植被,大拐彎處為亞熱帶、熱帶風光,植被相對茂密,再看等降水量線,景觀所處的位置年降水量1600mm左右,因此沿途植被稀疏不對,故C錯。我國南疆是棉花的主要產區,西藏不應該是棉花的主產區,故D 錯。“佛掌沙丘”這個景觀是無論什么時候都是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體現的,所以無論有無河水都需要有一定的觀賞位置和角度,故B對。
考點:本題考查旅游景觀的形成原因及觀賞角度。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解答本題成功的關鍵在于審題,只要認真審題,按著題目順序想,得出結論是不難的。另外,題目情景設計的不錯,沒有針對一種外力作用設問,而是突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外力作用,體現出自然環境的復雜性,提高了難度,具有高考的水平。解答小題2的關鍵是A選項不好辦,首先題目設計的是這里是有枯水期的,枯水期很有可能沒有這個景觀,也就是沙丘沒有倒影,形成不了“佛掌沙丘”。選擇A應該是對的,看似有道理,但是不盡然。關鍵是這個景觀是無論什么時候都是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體現的,所以無論有無河水都需要有一定的觀賞位置和角度,這樣想,小題2選B就沒有問題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北京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景觀名為“佛掌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帶。每當枯水期時,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經強風年復一年地吹送,逐漸在河岸上形成了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據圖文資料回答題。
1.形成“佛掌沙丘”景觀的主要外力過程是
A.流水侵蝕一流水搬運一流水沉積
B.風化侵蝕一風力搬運一流水沉積
C.流水沉積一風力搬運一風力沉積
D.海陸變遷一流水搬運一風力沉積
2.該景觀位于
A.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B.東南季風的迎風坡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D.河流轉向西流的拐彎處
3.該景觀因沙丘之形與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禱的佛掌而得名。游客去該景點旅游
A.需要選擇特定的季節 B.應精選觀賞位置和角度
C.發現沿途植被稀少 D.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北京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景觀名為“佛掌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帶。每當枯水期時,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經強風年復一年地吹送,逐漸在河岸上形成了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據圖文資料回答題。
1.形成“佛掌沙丘”景觀的主要外力過程是( )
A.流水侵蝕一流水搬運一流水沉積 B.風化侵蝕一風力搬運一流水沉積
C.流水沉積一風力搬運一風力沉積 D.海陸變遷一流水搬運一風力沉積
2.該景觀因沙丘之形與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禱的佛掌而得名。游客去該景點旅游( )
A.需要選擇特定的季節 B.應精選觀賞位置和角度
C.發現沿途植被稀少 D.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