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為1986~2015年劉家峽以下黃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區變化明顯的濕地類型是
A. 坑塘、河流 B. 裸地、草地 C. 草地、河流 D. 撂荒地、坑塘
【2】該地區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說明
A. 濕地萎縮,氣候變干熱
B. 產業集聚,城鎮化加快
C. 人口集聚,農業規模擴大
D.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
【答案】
【1】A
【2】B
【解析】
【1】本題以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狀況數據為材料,考查濕地的概念和類型。表格中的各種土地利用類型并非全部屬于濕地,其中林地、草地、建設用地、撂荒地和裸地不屬于濕地。從濕地變化數據中可以判斷坑塘和河流的變化最大。所以選A。
【2】 本題考查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的原因。數據顯示不同濕地有增有減,且以相對值方式表示,因此不能說明濕地是否萎縮;林地增加,草地減少,水面有增有減,無法說明農業規模是否擴大;林草地、撂荒地和裸地的變化也是各不相同,同樣不能得出水土流失加重的結論;建設用地增加比例最明顯,說明產業集聚,促進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所以選B。
【點晴】準確理解材料數據是解決改題組的關鍵,所給數據都是百分比,雖然河流、水庫、水渠為減少,但是坑塘增加,因為沒有其絕對數量,所以無法判斷總體濕地的變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四川、責州和重慶三省市交會處有面積超過130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形態與華南濕潤區和西北干旱區的丹霞地貌截然不同,其巖圖平面閉合度200-300度,直徑50-1000米,高度10-400米,四周紅色砂巖壁立,后壁有瀑布懸掛,底部有倒石堆或深潭,它就是環崖丹霞,有學者根據環崖丹霞的特點形象地將之命名為“紅圈子”,下圖為“環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1】關于環崖丹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形成環崖丹霞地貌的巖石屬于巖漿巖
B. 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了環崖丹霞地貌
C. 環崖丹霞地貌分布區的氣候較為濕熱
D. 環崖丹霞地貌的巖性較為堅硬
【2】【2】若將“環崖丹霞”開發為旅游資源,其主要體現的旅游價值是
①美學價值 ②科研價值 ③歷史文化價值 ④經濟價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環境保護
下表為我國西北某區域三個年份各類鹽漬化土壤面積統計表。讀表回答問題。
表(單位:km)
(1)分析該區域1990-2010年土壤鹽漬化變化的特點。
(2)指出該區域農業生產中防治土壤鹽漬化應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特克斯縣城地處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東段,是我國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規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烏孫(游牧古國—烏孫國所在地)文化與易經文化交織的地方。讀特克斯縣城道路網及河流位置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小題1)西漢時期,烏孫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為中心建立烏孫國。在此地建城的突出優勢是 ( )
A. 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 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 沿河設城,水運便利 D. 背山面河,風景優美
【2】(小題2)特克斯縣城的馬路上沒有一盞紅綠燈,但從來不會堵車,主要是由于該縣城 ( )
A. 地形平坦開闊,街道平直 B. 河流遠離,未穿城區
C. 道路環形放射,街道相連 D. 過境干道,繞城邊緣
【3】(小題3)北京市區交通擁堵時有發生,但無法借鑒特克斯縣城設計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
A. 深受皇家文化影響 B. 氣候濕潤,城區被河流分隔
C. 缺乏易經文化傳播 D. 市區多山地,地勢起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天然橡膠樹的種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其中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的橡膠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0%。橡膠樹在種植了5~7年后即可采集膠乳,天然橡膠的開割、停割時間因地而異。讀天然橡膠開割、停割時間圖,完成下面小題。
【1】全球天然橡膠在一年中產量最低的時期一般出現在
A. 11月~次年1月 B. 2~4月 C. 5~7月 D. 8~10月
【2】影響天然橡膠種植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 熱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市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湖效應是指冷空氣遇到大面積未結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從中得到水蒸汽和熱能,然后在向風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現象。受大湖效應影響,2014年美國部分地區遭受罕見的暴風雪。下面左圖為某次暴風雪形成過程示意圖。右圖為某區域地圖。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左圖中
A. ①氣流強弱決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環節可以用GIS技術監測
C. 產生③過程的原理類似暖鋒 D. ④為高空冷氣流受熱后抬升
【2】此次暴風雪
A. 能加劇地殼運動和變質作用 B. 直接減少全球干濕、冷熱差異
C. 與旱災屬于同一種災害類型 D. 對海陸交通運輸造成嚴重破壞
【3】右圖中出現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點可能是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研究風沙流,對防治流沙擴張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某地區沙漠化嚴重,某科考隊研究該地區的風沙流時發現:隨著粒徑的增大,沙粒運動方式依次為懸移、躍移和蠕移(下圖);沙粒絕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內,沙粒粒徑及移動高度隨風速的增大而增大;輸沙量與風速、下墊面密切相關(下圖)。該地區在機械固沙(采用麥草扎設草方格沙障)的基礎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種草),防治流沙擴張效果顯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內輸沙量趨近于0。
(1)簡述風速從16米/秒增至20米/秒時,該地區戈壁風沙流發生的變化。
(2)判斷風速在16~20米/秒時,該地區戈壁0~10厘米高度內沙粒最主要的運動方式,并說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擴張時種草比種樹效果好的原因。
(4)該地區采用機械與生物固沙后輸沙量銳減,簡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環境密切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農牧交錯帶是農、牧交匯的過渡地帶,中國歷史上的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隴西地區、銀川和河套平原全部置于秦的版圖之內,設置郡縣,鼓勵屯墾,以戍邊屯墾和移民富邊的形式,開始了大規模的農墾種植業活動,農牧界線向西北方向大大推進。到兩漢時期,隨著人口的增加,為緩解人口壓力,繼續推行“移民富邊”政策,農墾達到高潮,農牧界線曾一度北移到陰山以北。東漢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墾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農牧界線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復,牧區范圍有所擴大。唐宋時期統治者為鞏固邊防、充實國庫和邊防屯田自給,推行“軍墾和民墾”,獎勵耕墾,在唐代中葉以后農牧地區分界線又向北推移。兩宋以至元代,本區移民數量和開墾規模都較小,農牧界線大體在今陜北與內蒙古之間。明代為設防固守邊疆,組織軍士和平民屯田,進行大規模屯墾,清代人口劇增,迫于人口壓力,允許人民到內蒙地區自由墾殖,農田又發展到陰山以北。
——蘇志珠等《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形成之探討》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的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的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有學者曾說:“氣候與莫高窟息息相關,它使洞窟內的泥塑、壁畫得以保存千年,但同時也在一點點剝蝕著它們。”
(2)說明當地氣候對莫高窟文物保護的影響。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莫高窟旅游模式因此發生變化。
開放前:游客最多實地參觀10個洞窟(用時120分鐘)
開放后:網絡預約數字展示中心觀看主題電影、球幕電影,參觀8個有代表性
的“數字洞窟”實地參觀7個洞窟
返回數字展示中心休息、購物(用時150-180分鐘,其中實地洞窟內參觀時間75分鐘)
(3)簡述數字展示中心的開放對莫高窟景區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蘇南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圖”,完成下列要求。
(1)簡述城市化的內涵及其與工業化的關系。
(2)珠江三角洲地區和蘇南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有何異同?
(3)江蘇省城市化戰略的重要內容是“組團式”地發展城市群,構建三大“城市圈”,其中長江以南的兩大“都市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江蘇省加快發展城市化的措施還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