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將能觀察到一次壯觀的日全食。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2009年7月22日月球本影掃過范圍示意圖
(1)日全食發生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月22日,月球本影掃過的地形區有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這里大城市眾多、人口密集,是我國普及天文科學知識的重要機遇。在上海、成都、武漢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現象的城市是________。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掃過地帶的鄰近地區能觀察到的天文現象則是________。
(3)日食發生時,是觀察太陽外部結構的有利時機,在太陽黑子、太陽風、日珥等天文現象中,最有利于觀察的是________現象。
(4)對上海地區而言,觀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機會哪一個多?為什么?
【答案】(1)月球位于太陽與地球之間(新月)時,太陽、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
(2)長江中下游 四川 成都 日偏食 (3)日珥
(4)觀察月全食機會多。由于地球的半徑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寬,因此月球進入地影的機會較多,而月影掃在地球上的范圍較窄。
【解析】(1)日全食是指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太陽形成的天文現象,據此,發生日全食時,月球位于太陽與地球之間,且太陽、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 。
(2)根據圖示信息,該日月球本影掃過的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最先看到食甚現象的城市應是位于最西側的成都,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掃過地帶的鄰近地區能觀察到日偏食。
(3) 日食發生時,由于太陽中心大氣被月球遮擋,很多天文現象如太陽黑子、耀斑等不易觀測到,但日珥因延展范圍廣,其他光干擾小,反而容易被觀察到。
(4) 對上海地區而言,觀察月全食機會多。由于地球的半徑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寬,因此月球進入地影的機會較多,而月影掃在地球上的范圍較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牙買加所在地區簡圖。牙買加為熱帶海島,景色宜人;圖中甲城是牙買加的首都金斯頓,也是加勒比海地區的重要港口:
材料二: 甲城金斯敦氣候資料
(1)簡述該國公路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其主要影響因素。
(2)描述甲城的氣候特征,試分析甲城12月到次年4月降水量較少的原因。
(3)根據牙買加的地理環境特征,推測其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產業部門并說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美洲氣候類型分布圖(甲圖)和美國農業區圖(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溫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2)乙圖中字母代表的農業帶名稱分別是B,D ,影響A農業帶的主要社會經濟條件是。
(3)圖中甲地所在國家的東北部地區是本國傳統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試分析其發展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大氣的保溫效應是因為( )
A.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選擇性吸收作用 B. 地面的反射作用
C.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D. 大氣的逆輻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鳳堰梯田位于陜西省南部。乾隆年間,湖南長沙移民見此地氣候溫潤,森林茂密,與江南相似,于是游說當地農戶共同開墾,并逐漸完善梯田灌溉系統一鳳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沖 積扇,在修筑初期,常發生前一天灌滿水,第二天就出現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決。該梯田現為我國北方省份面積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為旅游勝地。下圖示意鳳堰梯田位置及景觀。
(1)說明鳳堰梯田水源條件較好的原因。
(2)推測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梯田對當地生產生活的有利影響。
(4)請分析說明旅游業發展對鳳堰梯田的不利和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了解地殼的平均厚度而繪出的各大陸面積和平均高度的關系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序號表示另外四塊大陸,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 ①澳大利亞 ②南美洲 ③北美洲 ④非洲
B. ①南美洲 ②澳大利亞 ③非洲 ④北美洲
C. ①澳大利亞 ②北美洲 ③南美洲 ④非洲
D. ①北美洲 ②南美洲 ③澳大利亞 ④非洲
【2】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陸的面積與平均高度呈正相關
B. 六塊大陸構成全球六大板塊
C. 面積為2.4×107km2的大陸平均高度約為500m
D. 南極大陸的高度是包括了冰層厚度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四幅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東南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四幅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經緯網方格,面積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5中左圖為世界某區域圖,右圖為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過程示意圖(階段一~三為由早到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甲乙之間地形的變化對東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2)實地考察發現階段三時期山脈西坡雪線比東坡低,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3)丙地所在國從粗放的放牧業發展成為世界性的畜產品供應基地,其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變化?
(4)丙地區目前有大量的荒地,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和對糧食需求的增加,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該地區有可能成為商品糧生產基地。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約因素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圖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該因素的發展與變化,必然帶來人類獲取和利用資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
(3)圖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對環境人口容量產生較大影響。
(4)圖中D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它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也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