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是
[ ]
A.農業綜合生產力尚低
B.東部眾多荒地資源尚未開懇
C.人均糧食產量逐年下降
D.農業結構中,種植業比重下降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江西省某日天氣形勢圖
材料二:
表四:江西省某縣土利用構成變化
材料三:為了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該縣在農業開發過程中,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立體農業體系(如圖13所示),實現了農業的良性循環。
(1)此時南呂的風向為 _______ ,簡述鋒面系統過境后南呂的天氣狀況。
(2)據材料二,分析該縣在土地利用中最易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__________ 。為了有效防治該生態環境問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該縣逐步建立了與當地環境協調一致的生態系統。根據表四中數據變化情況,例舉該縣在土地利用上所采取的措施。
(3)結合材料三說明該縣農業發展的方向和立體農業的布局。
(4)該地區是我國酸雨危害嚴重地區,該地區多酸雨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_________ 。簡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蘇、錫、常、鎮四市2010屆高三教學情況調查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2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7分)
材料一:江西省某日天氣形勢圖
材料二:
表四:江西省某縣土利用構成變化
材料三:為了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該縣在農業開發過程中,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立體農業體系(如圖13所示),實現了農業的良性循環。
(1)此時南呂的風向為 _______ ,簡述鋒面系統過境后南呂的天氣狀況。
(2)據材料二,分析該縣在土地利用中最易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__________ 。為了有效防治該生態環境問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該縣逐步建立了與當地環境協調一致的生態系統。根據表四中數據變化情況,例舉該縣在土地利用上所采取的措施。
(3)結合材料三說明該縣農業發展的方向和立體農業的布局。
(4)該地區是我國酸雨危害嚴重地區,該地區多酸雨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_________ 。簡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黑龍江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為我國某地區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等降水量線明顯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暖濕氣流沿河谷深入
B.地處迎風坡
C.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南季風深入
D.多鋒面、氣旋活動
2.有關該區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區有豐富的水能、地熱能資源
B.圖中河谷成因與東非大裂谷相似
C.圖中甲處自然帶表現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
D.圖中甲處等降水量線密集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
3.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乙所在省區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按生產對象分)是
A.水稻種植業 B.畜牧業 C.自給農業 D.商品谷物農業
4.對甲、乙兩地能源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石油比乙地豐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豐富
C.甲地太陽能比乙地豐富 D.乙地太陽能比甲地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面兩個表格,回答該地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為( )
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區地形結構表
緩 坡 | 平 原 | 陡 坡 | 水 面 |
36% | 18% | 33% | 13% |
該丘陵地區農業用地結構表
種植業 | 畜牧業 | 林 業 | 漁 業 |
70% | 12% | 7% | 11% |
A.緩坡退耕,大力發展漁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放緩城市化進程,嚴禁占用耕地 D.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面兩個表格,回答13~14題。
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區地形結構表
緩 坡 | 平 原 | 陡 坡 | 水 面 |
36% | 18% | 33% | 13% |
該丘陵地區農業用地結構表
種植業 | 畜牧業 | 林 業 | 漁 業 |
70% | 12% | 7% | 11% |
13.造成該地區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過度綠化
D.城市化速度過快,占用大量耕地
14.該地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為( )
A.緩坡退耕,大力發展漁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放緩城市化進程,嚴禁占用耕地
D.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