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節目介紹了一種神奇果柑--黃果柑(下圖),每年都會出現“花果同樹”的自然奇觀。黃果柑產地冬季氣溫日較差不大,平均氣溫在10℃左右,沒有嚴寒,無霜期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花果同樹”奇觀出現的地區最有可能是
A. 黃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松嫩平原 D. 江淮地區
【2】能觀賞到“花果同樹”奇觀的季節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花果同樹”奇觀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A. 市場 B. 氣候 C. 技術 D. 地形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國外知名家具大型綜合商場在中國各大城市很少布局在市中心,其在區位選擇上更注重該地區( )
A.消費人口的數量B.交通條件的完善
C.生態環境的品質D.區域較高的房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亞燃燒了4個多月的森林大火被撲滅了,大火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錯誤的是( )
A.森林覆蓋率降低B.生物多樣性驟減
C.土壤肥力快速下降D.污染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新疆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的美稱。和田玉為變質巖,其礦體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侖山高山地區,早期的人們一般在秋季于甲處拾玉(下圖)。古代的和田,是世仇之路南路的交通樞紐,桑田面積較大,是重要的絲綢集散地,西城三大絲都之一。
材料二: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內分配比例表(%)
(1)試分析人們一般在秋季于甲處拾玉的主要原因。
(2)簡析古絲綢之路經過和田的主要原因。
(3)說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內變化特點,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巴丹吉林沙漠以沙山與湖泊相伴的獨特景觀而聞名。該區域常年的降水量雖然只有105mm左右,但研究發現,沙漠的干沙層厚度僅有20cm左右,20cm之下為濕沙層。據圖完成下面小題。
【1】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遠 B. 高山環繞,水汽難以到達
C. 過度放牧,植被破壞嚴重 D. 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2】巴丹吉林沙漠常年盛行風向是
A. 西北風 B. 西南風 C. 東南區 D. 東北風
【3】導致該沙漠區有眾多湖泊發育的有利條件是
①沙山區存在較強的有效降水 ②沙漠區表層入滲率高 ③沙層受蒸發作用影響深度大
④植物蒸騰消耗的水分少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17年3月12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景區已正式向游客開放。該項目選址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景區實行免門票政策,只收取每人50元的景區擺渡車票和天文體驗館門票。為減少人流密集對望遠鏡的干擾,景區每天限量接待游客2000人,距望遠鏡5公里范圍的核心區為“靜默區”,屏蔽所有通訊信號。
評價該景區旅游業發展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太陽的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
B. 日冕離太陽表面較遠,因此溫度比光球、色球都低
C. 太陽黑子實際上是色球中的黑色部分
D. 太陽表面的溫度為6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我國西北地區利用一種新型地膜覆蓋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發展農業生產(下圖),使農作物產量大大提高。回答下列各題。
【1】據圖判斷“鋪膜種植”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糧食產量,主要充分利用了( )
A. 熱量 B. 降水
C. 光照 D. 晝夜溫差
【2】下列敘述不屬于該技術對農作物生長有利的是( )
A. 覆膜雨水富集
B. 地膜覆蓋抑制土壤水分蒸發
C. 覆膜內氣溫上升
D. 改善壟溝土壤濕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