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中國西北地區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過程。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
A. 人口激增;糧食需求增加;土地退化;作物單產降低
B. 人口激增;糧食需求增加;作物單產降低;土地退化
C. 土地退化;作物單產降低;人口激增;糧食需求增加
D. 土地退化;人口激增;作物單產降低;糧食需求增加
【2】為促進該地區人與環境協調發展,應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 實施跨流域調水 B. 限制人口增長
C. 開發難利用土地 D. 推行退耕還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與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實驗推廣成功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 地形 B. 科技 C. 勞動力 D. 氣候
【2】我國適宜種植海水稻的地區可能位于
A. 賀蘭山區 B. 云貴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山東膠州灣
【3】我國成功推廣種植海水稻,可以
A. 減少水污染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加糧食產量 D. 促進多種經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四幅經緯網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區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圖中①在③的什么方向( )
A. 東南 B. 東北 C. 西南 D. 西北
【3】在四幅圖中斜線所表示的經緯線方格內,面積最大的是
A. ①所在方格 B. ②所在方格 C. ③所在方格 D. ④所在方格
【4】圖中位于非洲的區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樹具有喜溫畏寒、喜濕惡水、喜光怕曬、喜酸怕堿的特征。斯里蘭卡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它成為世界三大產茶區之一。下圖為斯里蘭卡等高線地形圖。
(1)據圖文資料,分析斯里蘭卡的地形特征。
(2)該國的茶葉產量居世界前列,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地形對該國茶葉種植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東南亞部分區域圖,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簡述蘇門答臘島地形的基本特征。
(2)描述此島聚落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
(3)若在該島東部沿海修建連接甲乙兩城的鐵路,根據圖中信息簡要分析自然條件對該工程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城市住宅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大多數城市中,住宅區面積往往占城市空間的60%以上
B. 住宅區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見雛形
C. 在建筑質量上,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D. 在位置上,出現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向同一側發展的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26年起,前蘇聯為開發自然資源,組織大量人口遷入遠東地區。1991年后,蘇聯解體,遠東地區大量人口向西回遷。下圖示意遠東地區4個城市1990-2010年人口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1926年起大量人口遷人遠東地區的主導因素是
A. 氣候因素B.經濟因素 C.交通因素 D.政治因素
【2】1990-2010年問,下列城市中人口凈遷出數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1990-2010年人口數量變化對遠東地區帶來的影響有
A. 交通壓力增大 B. 青壯年勞動力減少
C. 促進資源開發 D. 環境人口容量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反映了我國東部某區域土地利用狀況的變化過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圖中從階段Ⅰ到階段Ⅲ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圖中河流的豐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減小
②圖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鄉村人口比重減少
③圖示區域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④圖中河流夏季流量減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從階段Ⅲ到階段Ⅳ的發展過程中,影響圖中農業生產空間結構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運輸 C. 勞動力 D. 市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