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某地理考察小組在沙漠地區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
【1】該方法揭示了水循環的主要動力包括( )
①風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陽能
④溫室效應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2】該方法可以模擬水循環的環節主要有( )
①蒸發
②水汽輸送
③大氣降水
④地下徑流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
【1】B
【2】B
【解析】
本題組以沙漠地區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兩道試題,涉及水循環的動力、水循環的環節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1】圖中顯示,“日光蒸餾法”利用太陽輻射的能量,使水分蒸發,③符合題意。凝結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②符合題意。圖中顯示,“日光蒸餾法”與風力、溫室效應關系不大,①、④不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判斷,選項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
【2】圖中顯示,“日光蒸餾法”可以模擬水循環的環節主要有蒸發,①對。沒有水汽輸送環節,②錯。水汽的凝結、滴落,類似于大氣降水過程,③對。圖中沒有顯示下滲和地下徑流環節,④錯。綜合上述判斷,選項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流動人口達 2.21 億人。下圖為我國 1982~2010 年流動人口數量統計圖。
材料二 下表為八大經濟板塊吸收的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比重(單位:%)。
東北地區 | 北部沿海 | 大西北地區 | 黃河中游地區 | 大西南地區 | 長江中下游地區 | 東部沿海地區 | 南部沿海地區 | |
2005 年 | 6.95 | 11.97 | 3.13 | 7.98 | 10.98 | 9.71 | 20.58 | 28.70 |
2010 年 | 6.20 | 13.22 | 4.13 | 11.14 | 13.53 | 11.01 | 19.85 | 20.91 |
(1)據材料一,分析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
(2)據材料二可知吸收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是 ,人口大量涌入給該地區帶來哪些影響?
(3)從 2005 年到 2010 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吸收的流動人口不斷 ,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東部某沿海等高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A為________,E為________。(地形類型)
(2)圖中a、b、c中,哪一條支流的位置畫錯了?
(3)療養院位于________(南、北)坡。已知療養院海拔為200米,實測氣溫為17℃,理論上此時D點的氣溫應在________℃以下。
(4)若將小河中的水引向療養院,圖中有兩條計劃路線①、②,哪一條更合理?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村哪處更容易形成城市?分析其優勢自然地理條件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2月19日,我國與南美洲玻利維亞簽署協議,允許玻利維亞大豆向我國正式出口。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圖甲、乙、丙、丁為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運輸方式,則玻利維亞向我國運輸大豆采用的主要運輸方式為
A. 甲B. 乙
C. 丙D. 丁
【2】我國從玻利維亞進口大豆,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可能有
①滿足產業需求
②擴大進口來源
③增加種植面積
④提高化肥使用量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是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國。與美國相比,玻利維亞大豆生產具有的優勢表現在
A. 科技水平高B. 專業化程度高
C. 勞動生產效率高D. 勞動力價格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若南美洲局部圖及圖中MN之間地形的變化過程示意圖(階段一至階段三為由早到晚),完成下列各題。
【1】MN之間地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風化侵蝕 B. 巖漿活動 C. 流水沉積 D. 地殼運動
【2】MN之間地形變化使C地( )
A. 全年降水量逐漸增多 B. 晝夜溫差增大
C. 受沿岸洋流影響增強 D. 植被覆蓋率提高
【3】MN之間地形變化引起了該區域地理環境的演變,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 整體性 B. 差異性 C. 穩定性 D. 復雜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千湖沙漠”國家公園位于巴西東北部濱海地區,潔白的新月形沙丘從海岸邊一直向內延伸50公里。讀巴西河流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千湖沙漠”景觀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 風力堆積 B. 海浪堆積
C. 流水堆積 D. 冰川堆積
【2】圖示區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 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B. 大西洋淺海灘涂
C. 亞馬孫平原裸露的土壤 D. 河流攜帶到河口的泥沙
【3】影響圖中沙丘移動速度的因素有( )
①植被狀況 ②沙丘水分 ③風力大小 ④地轉偏向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8 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比上一年新增人口737萬減少200多萬。人口出生率為10.94%,人口死亡率為7.13%。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男比女多3164 萬人。
材料二 上海市 2018年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率為7.8%;死亡率為8.4%。
材料三 人口 增長階段劃分示意圖。
(1)2018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________。目前,我國處于人口增長的______階段,所對應的人口增長模式為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國人口問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四圖中,與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過程基本符合的是_______。
A. B.
C. D.
(4)上海市死亡率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有關內蒙古自治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業基地,也是中國自然環境脆弱、農牧業交錯和土地退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下圖為內蒙古、陜西、山西三省區土地侵蝕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1)圖中Ⅲ類型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地區,也是土地退化嚴重的地區。讀圖寫出:Ⅲ的土地退化以 和 為主要原因。
(2)圖中II類型侵蝕嚴重地區主要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地區千溝萬壑的地表主要是 侵蝕作用造成的,其中長條狀的高地稱為 (黃土地貌)。
(3)圖示地區適合發展什么產業?為什么?產業: 原因: (任答三點)。
(4)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圖示區域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材是人類主要的生產與生活資料,主要取自森林資源。我國是一個森林覆蓋率不高的國家,由于森林資源的短缺,許多木材制品已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環境效益不佳。鑒于此,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勢在必行。下圖示意我國某國有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1)與傳統林業比較,說明林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優點。
(2)指出并說明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中需要完善的環節。
(3)分析許多木材制品被鋼材、鋁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給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4)請就該國有林場林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