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②③三地區景觀與甲、乙、丙圖對應順序正確的是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乙、甲、丙D. 丙、甲、乙
【2】圖中三地景觀差異體現出地理環境的
A. 緯度地帶性B. 經度地帶性C. 垂直地帶性D. 整體性
【答案】
【1】A
【2】B
【解析】
【1】讀圖①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屬于東部季風區,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對應圖示甲;②位于內蒙古高原,其自然帶為溫帶草原帶,對應圖示乙;③位于我國新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帶為溫帶荒漠帶,對應圖示丙,故該題選A。
【2】根據上題①、②、③對應景觀分別為甲、乙、丙,①-②-③對應海陸位置從沿海到內陸,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景觀表現為從森林—草原—荒漠的過渡,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經度地帶性)的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故該題選B。
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異規律包括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和非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分為從赤道向兩極分異規律,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為自然帶東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熱量為基礎形成的。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主要表現為南北延伸、東西更替,主要以水分為基礎形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主要表現為由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有規律的更替,主要以水分、熱量以及水熱組合不同形成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緯度B.南半球中低緯度
C.北半球中高緯度D.南半球中高緯度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 處漁場的形成與寒暖流交匯有關
B.② 處洋流的形成受東北信風影響
C.③ 處洋流對沿岸的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D.④ 處洋流與另一半球同緯度洋流性質、成因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半徑為
的均勻圓盤
在光滑水平面
內以速度
沿
方向平動,圓盤中心至
軸的垂直距離為
.圓盤
與另一靜止的、其中心位于坐標原點
的均勻圓盤
相碰.圓盤
的質量與
相同,半徑為
.假定碰撞后兩圓盤接觸處的切向速度分量(垂直于連心線方向的速度)相等,并假設碰撞前后兩盤沿連心線方向的相對速度大小不變.在發生碰撞的情況下,試求:
(1)碰后兩圓盤質心速度的分量和
分量,結果要以給定的參量
、
、
、
和
表示;
(2)碰后兩圓盤的動能,結果要以給定的參量、
、
、
和
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2月28日滬昆高鐵貴陽至昆明段正式通車,位于貴州西部的世界第一高鐵橋——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也將同步投入使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建設北盤江高鐵大橋遇到的主要困難有
A. 地形崎嶇 B. 夏季伏旱高溫
C. 技術工人不足 D. 信息不通暢
【2】北盤江高鐵大橋建成對當地地理環境主要影響有
A. 推動水能資源開發 B. 促進傳統文化保護
C. 加快礦產資源外運 D. 提高區域開發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衛星攜帶一探測器在半徑為(
為地球半徑)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飛行.在
點,衛星上的輔助動力裝置短暫工作后,將探測器沿運動方向射出(設輔助動力裝置噴出的氣體質量可忽略).若探測器恰能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而衛星沿新的橢圓軌道運動,其近地點
距地心的距離為
(
略小于3),求衛星與探測器的質量比.
(質量分別為、
的兩個質點相距為
時的引力勢能為—
,式中
為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皖電東送工程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不屬于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是
A. 青藏鐵路B. 西氣東輸C. 西電東送D. 南水北調
【2】據圖可知,安徽省實施“皖電東送”工程有有利自然條件是
A. 市場距離近B. 工業基礎好C. 交通便利D. 煤炭豐富
【3】“皖電東送”工程對輸入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是
A. 能源結構趨向單一B.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C. 加劇用水供需矛盾D. 三大產業均衡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為“我國南方某地梯田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顯示,人類生產活動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 光照
B. 熱量
C. 降水
D. 地形
【2】該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合理策略是( )
A. 退耕還草,大力發展畜牧業
B. 增加化肥、農藥施用量,提高糧食產量
C. 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增加經濟收入
D. 使用大型農業機械,提高生產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漢唐時期的北方古“絲綢之路”主要經過水草豐美的歐亞草原,沿線有許多古文明中心,是東、西方物資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來逐漸衰落。從地理環境變化的角度分析,北方古“絲綢之路”衰落的自然原因是
A. 自然環境的惡化B. 沿線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C. 人口大規模的遷移D. 地域聯系方式的多樣
【2】關于北方古“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北方古“絲綢之路”比新“絲綢之路”長
B. 北方古“絲綢之路”比新“絲綢之路”所經區域廣
C. 北方古“絲綢之路”比新“絲綢之路”所經城市多
D. 北方古“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均有海上線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石海(見下圖)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積的大片巨石角礫,是巖石在水分或溫度作用下形成的。
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1】推測與石海形成關系最密切的是
A. 冰川沉積B. 風力沉積C. 流水侵蝕D. 水的凍融
【2】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點是
A. 大興安嶺北部B. 塔里木盆地
C. 海河入海口D. 祁連山山麓沖積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