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中國農業綜合開發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造成我國各地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源、土壤 B. 勞動力、技術
C. 氣候、地形 D. 市場、交通
【2】地區③作為全國性商品糧基地的地位在逐年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耕地大規模流轉而集中 B. 農民就業結構得到優化
C. 食物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 D. 工交住宅用地大量增加
【3】下列地區中,符合可持續農業發展原則的生產活動是 ( )
A. ②區改良鹽堿漬地,發展節水農業生產
B. ③區利用光熱優勢,發展甘蔗大棚農業
C. ④區開發原始森林,擴大檸檬種植面積
D. ⑥區增加牲畜數量,擴大畜牧產業規模
【答案】
【1】 C
【2】 D
【3】 A
【解析】
本題組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以及讀圖析圖能力,涉及到的知識點主要是農業的區位因素,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商品糧地位下降的原因以及不同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需要結合到基礎知識,抓住圖中關鍵信息分析答題。
【1】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各種農業生產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異,又有東西方向上的差異,造成南北方向上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造成東西方向上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2】圖中③地區位于長江中游平原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工交住宅等非農用地的增多,耕地比例下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下降,導致了該地商品糧基地地位不斷下降,故D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3】②地區進行鹽堿地改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既體現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A正確;③地區位于長江中游平原地區,熱量充足,光照沒有明顯優勢,B錯誤;④地區加速開發原始森林,擴大種植園面積,會破壞生態環境,C錯誤;⑥地區增加牲畜數量,擴大畜牧業規模,會導致過度放牧,D錯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山水畫家多師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下圖為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畫中描繪江南丘陵景觀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畫③中描繪的地貌類型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作用、風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風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三大類巖石轉化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代表外力作用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表示變質巖的是( )
A. 沉積巖 B. 變質巖 C. 巖漿巖 D. 巖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產業結構偏離度指各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示意長沙市2001年和2012年產業結構偏離度。讀表,回答題。
【1】根據信息,可以判定( )。
A. 產業結構偏離度與產業增加值比重呈正相關
B. 產業結構偏離度與產業就業比重呈負相關
C. 產業結構偏離度為正值,說明該產業還具有一定的勞動力吸納優勢
D. 產業結構偏離度為負值,表明該產業的產值高,吸引了大量勞動力
【2】據表信息推測長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時間內( )。
A. 第三產業發展快速,吸引大量勞動力
B. 工業化繼續推動城市化發展
C. 農業生產受到限制,產值將下降
D. 勞動力過剩,人口向外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廣州、佛山兩市政府負責人簽署的《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出,廣佛兩地要在產業協作、城市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這四個領域率先嘗試同城化。據此完成列問題。
【1】廣佛同城化對下列哪些方面影響較大( )
①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地域結構 ②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化水平 ③廣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規模 ④廣州和佛山之間的經濟聯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廣佛同城化后,其GDP總量直逼上海,但與上海相比,廣佛的不足之處有( )
①產業體系不夠完善,工業門類不全,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薄弱 ②人才資源不夠豐富,科技與教育力量相對不足 ③工業用水、電、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在不斷降低 ④經濟輻射能力強,使經濟腹地擴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衰退性產業轉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向外轉移。讀廣東產業轉移效應理論模型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產業中,最有可能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衰退性產業轉移的是( )
A. 汽車零配件生產 B. 節能環保業
C. 服裝鞋帽生產 D. 高端裝備制造業
【2】衰退性產業轉移對廣東省東西兩翼和山區產生的正效應是( )
A. 土地利用多樣化,耕地面積擴大 B. 增加就業機會,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
C. 促進經濟發展,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D. 有可能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10月8~11日某地氣溫變化表。完成下列各題。
【1】【1】10月8日~11日影響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 )
A. 臺風 B. 反氣旋 C. 暖鋒 D. 冷鋒
【2】【2】9日最低氣溫明顯偏高,與其相關的是 ( )
A. 大氣逆輻射強 B. 太陽輻射強 C. 地面輻射弱 D. 大氣削弱作用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在自然環境方面,我國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如下表)。讀表回答下面小題。
【1】表中空格①、②應該填寫的內容分別是( )
A. 地形、熱量 B. 熱量、水分
C. 水分、熱量 D. 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2】相對于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的優勢是( )
①降水豐富 ②熱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氣溫日較差大 ⑤氣溫年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3】青藏高寒區相對于東部季風區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
A. 緯度 B. 地勢
C. 內陸 D. 晝夜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見甲圖)年降水量大約在40-80mm之間,蒸發量超過3000mm,沙漠的海拔在1200-1700m之間,主體是沙山和高大的沙丘。沙丘內部較為潮濕,沙丘頂部附近生長有一些根系發達的篙屬、沙米等草本植物(見乙圖),沙山之間的洼地分布著100多個大小不等的永久性湖泊,冬季不結冰,多為咸水。湖岸邊生長的茂密植物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也是沙漠中動物的食物。湖泊周圍常為牧場及聚落所在之地。
(1)運用水循環原理說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形成過程。
(2)分析沙丘頂部可生長植被的原因。
(3)分析該地區眾多湖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