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1與圖2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 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后的CO2排放量差別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時,尾氣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車少90%,還可降低噪聲40%,而且不會產生苯、鉛等致癌物質。
資料二 《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通過的。該議定書規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其中美國7%,歐盟8%,日本6%。
(1)上圖中兩條曲線之間的總體關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大氣中CO2含量增加除與________消費的增加有關外,還與________面積的減少有關。
(3)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干旱、洪澇、暴雨等災害事件增加。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后,大部分氣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氣候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全球變暖除產生上述兩方面影響外,還會導致________的調整;對________的威脅將會增加。
(4)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國家(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將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國家(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1、圖2和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北上蒙古、西去寧夏,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一起完成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
材料三 表 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1)讀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走西口對Q地產生的影響。
(2)讀圖1,我國一條重要的河流流經Q地,請描述此河流在該河段的水文特征。
(3)據圖2、表分析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4)與法國R地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黑龍江省哈三中等四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聯考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6分)讀圖1、圖2和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北上蒙古、西去寧夏,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一起完成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
材料三 表 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1)讀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走西口對Q地產生的影響。(4分)
(2)讀圖1,我國一條重要的河流流經Q地,請描述此河流在該河段的水文特征。(8分)
(3)據圖2、表分析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8分)
(4)與法國R地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黑龍江省等四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聯考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6分) 讀圖1、圖2和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北上蒙古、西去寧夏,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一起完成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
材料三 表 Q、R兩地氣候資料對比
(1)讀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走西口對Q地產生的影響。(4分)
(2)讀圖1,我國一條重要的河流流經Q地,請描述此河流在該河段的水文特征。(8分)
(3)據圖2、表分析法國R地一月份均溫比寧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8分)
(4)與法國R地葡萄園相比,請說出賀蘭山東麓地區發展葡萄種植有哪些有利條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北京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