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非洲南部熱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下兩圖為“南部非洲局部區域圖”(圖7)和“贊比亞及盧薩卡氣候資料圖”(圖8)
(1)甲、乙都是熱帶草原氣候區,說出其形成的不同原因。
(2)描述贊比亞城市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南非與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都很發達,比較兩國大牧場放牧業的不同。
材料二
奧蘭治河是南非徑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在其上游金佰利附近山上巖石中發現了金剛石、黃金原生礦,并在奧蘭治河里從上游到下游入海口發現了規模大、品位高的金剛石、黃金砂。
(4)描述奧蘭治河金剛石、黃金的沉積分布規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
【答案】(1)甲處緯度低,處于大陸西岸,是赤道低氣壓帶(形成濕季)和信風帶(形成干季)交替控制形成的。乙處緯度高,處于大陸東岸,夏季信風帶南移,東岸是迎風帶,沿岸又有暖流增溫增濕,降水多,形成濕季;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該地,降水少,形成干季。
(2)分布特點:沿鐵路、公路等交通線分布,形成原因:高原地區,氣溫溫和;地勢平坦;公路、鐵路沿線交通便利;附近農業發達,糧食供給充足。
(3)南非一牧羊為主,阿根廷以牧牛為主;南非為熱帶草原,阿根廷為亞熱帶、溫帶草原;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比南非的生產規模,專業化水平、商品率、市場范圍更高更大。
(4)分布規律:黃金主要沉積在中上游,金剛石主要沉積在中下游。形成過程:上游山上巖石中形成的金剛石、黃金原生礦,先受外力風化、侵蝕變得細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運進入奧蘭治河干支流中,按照流水中物質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細小的后沉積的規律,粗大、比重大的黃金與顆粒細、輕的金剛石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沉積,從而形成以上的分布規律。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處緯度低,處于大陸西岸,是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乙處緯度高,處于大陸東岸,夏季信風帶南移。
(2)贊比亞城市沿鐵路、公路等交通線分布,原因可以從地形、氣溫、交通等方面回答。
(3)南非為熱帶草原,阿根廷為亞熱帶、溫帶草原,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比南非的生產規模,專業化水平、商品率、市場范圍更高更大。
(4)上游山上巖石中形成的金剛石、黃金原生礦,先受外力風化、侵蝕變得細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運進入奧蘭治河干支流中,按照流水中物質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細小的后沉積的規律。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東部經濟地帶與中西部經濟地帶的比較正確的是( )
A. 東部較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高 B. 中、西部較東部經濟發展水平高
C. 東部較中、西部具有資源優勢 D. 東部較中、西部具有區位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五大湖地區煤、鐵產地和鋼鐵工業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以匹茲堡、底特律為代表的美國五大湖工業區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區,與其特征相同的工業區是
A. 日本的九州島工業區 B. 意大利中部和東北部工業區
C. 印度的班加羅爾工業區 D. 印度德干高原的東北部工業區
(2)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鋼鐵之城”匹茲堡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失業潮。請簡述匹茲堡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3)有人說“匹茲堡代表著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匹茲堡的經濟轉型對世界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及裝備制造業基地,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看與匹茲堡工業區有相似之處。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經濟轉型上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主要是因為它
A.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付諸實踐
B.首次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C.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一定歷史時期人地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采集狩獵文明時期,人類受環境的制約比較小
B. 農業文明時期,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
C. 產業革命后,人地關系開始出現矛盾,局部地區產生環境問題
D. 到了近代,人們對人地關系的認識逐漸走向系統化和科學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思想解放時社會變革的先導。巴黎公社、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都是對世界歷史有著重大影響的社會實踐,它們所依據的理論來源于
A.《共產黨宣言》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D.《權利法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對“環境容量”的理解,錯誤的有( )
①環境容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②隨著生產的發展,環境容量在不斷地加大 ③人類可以局部地改造環境,從而可使人口數量超過環境容量 ④生態環境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種模式的順序依次為( )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全球夜間燈光亮度地圖,根據所學知識,完成9~10題。
【1】對全球夜間燈光亮度地圖敘述正確的是( )
A.沿海亮于內陸
B.美洲亮于亞洲
C.北半球亮于南半球
D.亮度與經濟水平無關
【2】獲取全球夜間燈光亮度地圖所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RS B.GIS
C.GPS D.BDS(北斗導航系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截止2015年10月2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已經整整300天,“南水”進京對北京市地理環境的影響是
①制約經濟發展 ②清除河湖污染 ③補償河湖水量 ④緩解用水緊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