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花苜蓿(如左圖)以“牧草之王”著稱,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似三葉草,適應性強,耐干旱,耐冷熱,產量高而質優,又能改良土壤,各種畜禽均喜食。中國在公元前 126年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古罽賓國(即今克什米爾一帶)引入,先在皇帝離宮附近種植,僅供御馬飼用,以后從西安普及到黃河流域,現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廣為種植。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制作是多種加工儲存方式中營養損失較少的一種。牧草草粉加工業在國際上已逐漸產業化。
甘肅省苜蓿草成為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初步形成苜蓿生產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格局,2016年全省紫花苜蓿面積達950萬畝(河西走廊一帶是優質紫花苜蓿主產區),穩居全國第一位,以苜蓿草粉為主的草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近70家,草產品暢銷國內外。右圖為甘肅河西走廊示意圖。
(1)河西走廊一帶種植紫花苜蓿的有利區位條件有哪些?
(2)試分析甘肅省大力發展苜蓿草粉等草產品加工業的原因。
(3)2017年1月18日農業部發布《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規劃”提出苜蓿供給立足“國內為主、適當進口”原則,到2020年,新增優質苜蓿種植面積 300萬畝,增加優質苜蓿產量180萬噸。有人建議南方部分農耕區可以借政策東風,大力發展紫花苜蓿種植,以提高目前國內供給,你認為是否可行?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1)①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氣溫的日較差較大,有利于苜蓿生長;②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③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廣大,地價便宜;④古絲綢之路必經之路,苜蓿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技術先進;⑤臨近蘭新鐵路,交通便利;⑥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苜蓿市場廣闊等。
(2)①苜蓿草粉等草產品加工營養損失較少,較好保留了鮮草的原有營養成分;②苜蓿草粉等草產品體積小,不易腐爛變質,便于運輸,擴大了苜蓿市場;③延長了苜蓿的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苜蓿生產的效益;④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牧民收入;⑤甘肅苜蓿種植面積大、產量大,生產規模化、集約化,苜蓿鮮草來源豐富穩定。
(3)可行:①紫花苜蓿適應性強,可在南方正常生長;②可以改良南方地區紅壤,提高土壤肥力;③可滿足南方農耕區畜禽產品飼料需求;④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市場潛力大。
不可行:①南方地區氣候濕潤,降水豐富,不利于優質紫花苜蓿的生長;②農耕區人地矛盾突出,種植紫花苜蓿會加劇人地矛盾;③南方農耕區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本地苜蓿市場有限;④產業基礎薄弱等。
【解析】本題以甘肅河西走廊示為背景區域,考查農業區位、加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1)本題主要考查農業區位。主要從氣候、水源、地形、土壤、交通、種植經驗、市場等方面進行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氣溫的日較差較大,有利于苜蓿生長;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該地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廣大,且地價便宜;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苜蓿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技術先進;臨近蘭新鐵路,交通便利;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苜蓿市場廣闊等。
(2)該題主要考查加工業發展的條件,主要從發展加工業的條件和加工業發展的有利影響等方面分析。有利條件主要是該地苜蓿種植面積大、產量大,生產規模化、集約化,苜蓿鮮草來源豐富穩定;有利影響是苜蓿草粉等草產品加工營養損失較少,能夠較好保留鮮草的原有營養成分;苜蓿草粉等草產品體積小,不易腐爛變質,便于運輸,擴大了苜蓿市場;延長了苜蓿的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苜蓿生產的效益;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牧民收入。
(3)本題主要考查大力發展紫花苜蓿種植的可行性,為開放性試題,可以選擇可行與不可行任意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可行,就從可行的有利條件和實施之后的有利影響來進行分析。如果不可行,就從發展的不利條件和不利影響來進行分析。紫花苜蓿適應性強,可在南方正常生長;可以改良南方地區紅壤,提高土壤肥力;可滿足南方農耕區畜禽產品飼料需求;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市場潛力大。但是南方地區氣候濕潤,降水豐富,不利于優質紫花苜蓿的生長;農耕區人地矛盾突出,種植紫花苜蓿會加劇人地矛盾;南方農耕區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本地苜蓿市場有限;產業基礎薄弱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東北部及周邊地區2016年8月6日20時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P點近地面的風向為
A. 偏西風 B. 東北風 C. 偏東風 D. 東南風
【2】圖示時刻
A. 甲地比丙地的風速大 B. 乙地正遭受寒潮影響
C. 丙地陰雨綿綿 D. 丁地虛線附近出現鋒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片總面積占土地面積的倍數,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葉面積大小、植被冠層結構、植被健康狀況及其環境效應。下圖為我國30。N附近葉面積指數變化示意圖(其中,數值均為27.5° N-32.5°N緯度范圍內數據的平均)及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題。
據圖分析,造成我國110。E附近東、西兩側植被葉面積指數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降水 C. 光照 D. 海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澳大利亞東北部近海分布著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近年來,這些生物礁的締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據研究,這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及全球氣溫升高有關,這說明了地球環境具有( )
A.整體性
B.地域差異性
C.獨特性
D.表現復雜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 埃爾埃希多地區(如下圖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貧瘠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隨著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調動農業開發者積極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當地農戶利用沙土(表層)、有機肥(中層)和黏土(下層)令新土壤剖面呈現出三層結構,溫室截留雨水和農業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過去的貧瘠之地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
材料2 埃爾埃希多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1)分析埃爾埃希多地區土壤貧瘠的自然原因。
(2)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3)簡述埃爾埃希多地區變成了“歐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克拉瑪依的魔鬼城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景觀,而今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石油工業重鎮,克拉瑪依是新疆最大的外來移民城市,城市化水平超過烏魯木齊。下圖為我國新疆北部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與①、②兩地降水量差異無明顯相關性的是( )
A. 地形 B. 湖泊 C. 盛行風 D. 距海遠近
【2】圖示城市分布區的地貌類型成因是( )
A. 流水侵蝕 B. 流水堆積 C. 風力侵蝕 D. 冰川堆積
【3】克拉瑪依城市化水平高于烏魯木齊,主要是克拉瑪依( )
①為工業城市,第二產業比重更大②規模大,等級高,服務范圍廣③農業生產條件差,從事農業人口少④城市起步早,第三產業發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采用物理覆蓋技術來抑制平原水庫的無效蒸發,可節約更多的水資源。下圖為我國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庫觀測數據,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時間段蒸發量極小,觀測困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最需要推廣該物理覆蓋技術的地區是
A. 東北平原 B. 華北平原 C. 長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2】12月至次年3月時間段蒸發量極小的原因可能是
A. 水面結冰 B. 風速增大 C. 水質變差 D. 水庫干涸
【3】采用物理覆蓋技術后,水庫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A. 降低庫區大氣濕度 B. 庫區氣溫日較差增大
C. 庫區云霧天氣減少 D. 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球生物多樣性受損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地球上物種的滅絕完全是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 ②人類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種的滅絕速度 ③地球物種自然的繁衍與滅絕過程是相當緩慢的④人類活動不影響地球上生物物種的滅絕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圖”,完成下列問題。
(1)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礦產測得的各自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分別為9000,6700,5200,11000,則制約該地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為(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礦產
(2)如果用a、b、c分別表示我國的人口數量、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則三者關系為( )
A.a<b<c
B.a>b>c
C.b>c>a
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