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糧基地類型 | 甲 | 乙 | 丙 | 丁 | |
占全國商品糧基地的比重(%) | 耕地 面積 | 40.17 | 6.82 | 23.43 | 29.58 |
農業 人口 | 19.91 | 4.7 | 28.5 | 46.89 | |
糧食商品率 | 35.2 | 27.2 | 19.6 | 29.0 |
項目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億人) | 15.43 | 16.00 |
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 | 6 820 | 7 360 |
人均糧食需求量(千克) | 442 | 460 |
分析 根據區域農業發展條件可判斷商品糧基地;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可直接讀圖總結;“中糧西運”對西部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要從直接影響-緩解西部地區糧食緊張的壓力和間接影響-減輕了西部生態壓力兩方面分析.
解答 解:(1)讀表可知甲地耕地面積廣,人少地多,糧食商品率高是東北低產區;乙地耕地的面積最小,農業人口少,是西北干旱地區;丁地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積小,糧食商品率較高,是南方高產區;丙為黃淮海平原區.
(2)度材料二可知,隨著我國人口增加,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需求量都增加.
(3)中糧西運,一方面緩解西部地區糧食緊張的壓力,利于西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西部生態壓力,有利于退耕還林還草.
(4)甲為我國東北低產區,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濕地保護的實施,擴大耕地面積受到限制,就必須依靠發展農業科技,精耕細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措施提高糧食單產.要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還需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故答案為:(1)東北低產區、西北干旱區、黃淮平原區、南方高產區.
(2)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需求量都增加.人口增加,糧食總消費量增加;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食物結構改善,人均糧食需求量增加.
(3)為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糧食保證,減輕西部地區生態壓力;緩解西部糧食緊張的壓力,有利于西部地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揮地區優勢.
(4)①發展農業科技,精耕細作,提高糧食單產;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③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
點評 考查農業發展條件,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考點,關鍵是具有閱讀圖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的傳感器 | B. | 不同的運載工具 | ||
C. | 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遙感儀器 | D. | 不同的電磁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地形因素 | B. | 河流因素 | C. | 氣候因素 | D. | 礦產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全球的氣溫不斷升高,使蒸發量加大,水資源減少 | |
B. | 全球的氣候趨向干旱,年降水量不斷減少 | |
C. | 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人類的用水量大量增加 | |
D. | 參加水循環的水量不斷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