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下列關于森林對氣候調節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林內氣溫總是低于林外氣溫 B.冬季林內外氣溫差值大
C.在夏季的調節作用最明顯 D.林內晝夜溫差比林外大
9.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A點的氣壓低于C點 B.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氣流
C.C、E之間的風向為西北風 D.A、C兩點之間氣流的性質為寒冷干燥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4-3、圖4-4分別為我國某省區域圖和該省土地利用狀況圖。讀圖回答(1)~(2)題。
圖4-3 我國某省區域圖 圖4-4土地利用狀況圖(單位:萬公頃)
(1)關于圖4-3中A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勢平坦、河流眾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A城市依靠附近豐富的煤、鐵資源發展了鋼鐵工業
C.石油資源枯竭是制約A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D.便利的水陸交通,使A城市成為該省最大的工業城市
(2)關于該省在農業發展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荒地、沼澤面積廣大,應大規模開墾為耕地
②適宜建設商品糧和乳肉等農產品基地
③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溫冷害
④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是當地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現象: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開始向郊區移動,在城市周圍形成新城或衛星城,并將城市文化和產業等帶到郊區,在郊區構建了許多超級市場、高級住宅、大型停車場,且在老城區和新城區或衛星城之間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運輸,整個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材料二:“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統計圖”(圖甲)和“部分國家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統計圖”(圖乙)。(1)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圖甲和圖乙中的 、 、
等國家,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
(2)有關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正確的說法是(雙選)
A 是社會生產力退化的表現
B 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
C 是城市化發展的繼續
D 是大量非農業人口轉化為農業人口造成的
(3)由圖甲和圖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體現 水平,二者的關系是 。
(4)由圖甲和圖乙可知,發達國家城市化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吉林省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現象: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開始向郊區移動,在城市周圍形成新城或衛星城,并將城市文化和產業等帶到郊區,在郊區構建了許多超級市場、高級住宅、大型停車場,且在老城區和新城區或衛星城之間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運輸,整個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材料二:“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統計圖”(圖甲)和“部分國家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統計圖”(圖乙)。
(1)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圖甲和圖乙中的 、 、
等國家,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
(2)有關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正確的說法是(雙選)
A 是社會生產力退化的表現
B 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
C 是城市化發展的繼續
D 是大量非農業人口轉化為農業人口造成的
(3)由圖甲和圖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體現 水平,二者的關系是 。
(4)由圖甲和圖乙可知,發達國家城市化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面圖甲是“環杭州灣城市與產業發展規劃圖”,圖乙是“杭州與舟山的相關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甲中產業帶分布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闡述圖甲中自然保護區設置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述圖甲中所示地區城鎮數量和規模的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圖乙中信息比較舟山、杭州兩地7月份日照時數、平均氣溫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9分)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現象: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開始向郊區移動,在城市周圍形成新城或衛星城,并將城市文化和產業等帶到郊區,在郊區構建了許多超級市場、高級住宅、大型停車場,且在老城區和新城區或衛星城之間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運輸,整個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材料二:“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統計圖”(圖甲)和“部分國家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統計圖”(圖乙)。
(1)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圖甲和圖乙中的 、 、
等國家,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
(2)有關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正確的說法是(雙選)
A 是社會生產力退化的表現
B 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
C 是城市化發展的繼續
D 是大量非農業人口轉化為農業人口造成的
(3)由圖甲和圖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體現 水平,二者的關系是 。
(4)由圖甲和圖乙可知,發達國家城市化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