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巖石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的是( 。
A.花崗巖
B.玄武巖
C.大理巖
D.石灰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入春后,地面凈輻射(地面吸收與射出輻射的差額)為正值,地面溫度升高,一定深度內能量從地面向地下傳遞;入秋后,地面凈輻射為負值,地面溫度下降,能量從地下向地面傳遞,不同季節地溫(地面以下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統稱)隨深度變化情況不同。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形區一監測點(年平均氣溫為-5.3℃)監測3月和9月地溫隨深度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地形區可能為
A. 四川盆地 B. 長江中下游平原
C. 江南丘陵 D. 青藏高原
【2】該監測點冬季和夏季地溫差值最大的深度出現在
A. 0m B. 2m C. 4m D. 6m
【3】如果a、b表示3月或9月,該監測點
A. a月期間正午太陽高度高增大 B. b月期間黑夜時間漸短
C. a月期間地表溫度漸高 D. b月期間地表溫度漸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下圖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度2012年中國與荷蘭三次產業構成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2012年中國與荷蘭產業結構的比較,敘述正確的是:
A.中國、荷蘭兩國均以第三產業為主
B.荷蘭以第三產業為主,中國第二產業比重最大
C.中國的第一產業比重大且比荷蘭發達
D.荷蘭的第二產業比重小且比中國落后
【2】“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有( )
①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②促進我國能源和礦產資源大規模向西出口
③促進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 ④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RBD(城市休閑商務區)是城市中以游憩與商業為主的各種設施集聚的特定區域,為外來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消費的場所。下圖為某城市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適宜發展為RBD的區域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2】城市RBD的發展會導致
A. 城市等級提高
B. 城市人口外流
C. 商業區的分布更加集中
D.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局部區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日最可能是
A.大寒(1月21日前后)
B.谷雨(4月21日前后)
C.大暑(7月23日前后)
D.霜降(10月23日前后)
【2】該圖所反映的天氣現象是
A.海南島受西南氣流影響,迎風坡降水較多
B.福建各地普遍降雨,霧霾天氣嚴重
C.冷鋒正接近香港,未來數日天氣轉冷
D.臺灣海峽西北季風強勁,海面風浪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哲學”一詞在西方語言中出自古希臘,由“愛”和“智慧”組成,意思是愛智慧。下列對哲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B.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
C.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D.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中國與巴西、秘魯已達成意向,合作建設“兩洋鐵路”(下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特別需要保護生態,保持生物多樣性的路段是( )
A.Tl~T2 B.T2~T3
C.T3~T4 D.T4~T5
【2】我國參與該項目的建設,主要有利于( )
A.發揮我國鐵路建設的技術優勢
B.我國農礦產品的大量出口
C.大批勞務出口,增加就業和收入
D.開發鐵路沿線的土地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a、b、c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三個年齡段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答下列各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國家,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圖中②國0~14歲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大小及應采取的相應措施正確的是
A. 70% 鼓勵生育 B. 60% 計劃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勵人員出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65%,是一個氣候惡劣的小島,歷史上無人問津。但是近幾十年來卻引起了遙遠的英國的極大興趣。1982年4月2日,英國、阿根廷為爭奪馬島主權而進行的“馬島之戰”開始。馬島上空,硝煙未散。2010年2月,英國、阿根廷兩國馬島爭端再度升溫,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材料二 左圖為世界區域局部圖,右圖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地形圖。
(1)讀圖分析馬島的自然地理特征。
(2)結合圖文資料從地理角度分析英國爭奪馬島的原因。
(3)分析南美洲西南段海岸線破碎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