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建三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那里空氣清新,水源豐富且水質優良,土壤肥沃,以盛產綠色優質水稻聞名,有“中國綠色米都”之譽,是全國著名的優質商品糧基地。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建三江能夠贏得“中國綠色米都”贊譽的原因不包括
A. 環境質量好,稻米品質優良 B. 開發歷史短,工業污染輕微
C. 人口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D. 黑土分布廣,化肥施用較少
【2】建三江農作物病蟲害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凍土廣布,害蟲食物缺乏 B. 施用農藥,蟲害繁殖困難
C. 氣候干燥,晝夜溫差較大 D. 緯度較高,冬季寒冷漫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遠眺得多了,便發現了一個規律:每當“風和日麗”的天氣,既無風和的開朗感覺,更不見日麗在哪里。早晨,太陽在北京市區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舊籃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盤古尚未開天,更是一片混沌,連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見。而一旦起了風,那景觀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風過去,紅日蒸騰,京城如洗,西山如畫,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時我才發現,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風;北京盼風!回答下列各題。
【1】文中劃線部分所描述的天氣現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 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大氣污染嚴重
B. 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嚴重
C. 大氣中酸性氣體比例過大
D. 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氣溫升高
【2】從根本上解決該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是( )
①盡量減少資源的開發②調整經濟行為,輔以生態工程措施③重點地區實行嚴格的退耕還草措施④謀求人地協調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粗放型發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1年8月18日、26日、9月24日,太陽先后3次出現特大耀斑活動,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耀斑現象發生在太陽的( )
A. 內部 B. 光球層
C. 色球層 D. 日冕層
【2】這幾次太陽活動造成的影響( )
A. 使到達地球的可見光增強,紫外線有所減少
B. 出現電離層的擾動,短波通信受到強烈干擾
C. 爆發時極光格外耀眼
D. 對人造衛星的運行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60—70年代,數以萬計的轉業軍人和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墾荒造田,使這塊沉睡的荒蕪之地變成世界聞名的“北大倉”。成為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北大荒是指:( )
A.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 遼河平原、河西走廊
C. 整個東北平原 D. 僅指遼河平原
【2】北大荒發展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嶇 C. 熱量不足 D. 土壤貧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地區農作物種植過程為“6月~9月種植玉米,9月~次年6月種植小麥”。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區可能位于我國的( )
A. 松嫩平原
B. 黃淮海平原
C. 太湖平原
D. 準格爾盆地的綠洲
【2】該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 低溫、凍害
B. 地形、水源
C. 旱澇、鹽堿
D. 光照、風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我國是世界上酸雨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四川盆地成為了我國重酸雨區之一。酸雨會導致土壤酸化,危害森林與農作物生長,還會腐蝕金屬與文物建筑,甚至威脅人體健康。
分析四川盆地成為重酸雨區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秋天,是水稻豐收的季節。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滿了需要晾曬兩周的稻谷。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水稻中決定營養成分的干物質積累豐富。脫殼后,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需要經過138天漫長的生長期。”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關于黑龍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黑龍江五常大米成為全國最好的稻米的優勢條件是
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②熱量充足、適宜喜熱作物生長
③作物生長期長,有機質積累豐富
④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促使黑龍江五常由“種稻禁區”轉變為全國最好的稻米產區的主要原因
A. 優良水稻品種的培育和引入 B. 大棚種植技術的發展
C. 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D. 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
【3】關于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平原地區面向國內大宗農產品的需求市場,繼續強化商品糧、豆等大宗農產品生產
B. 發揮土地資源優勢,高強度推進農林開發,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C. 西部草原區應當立足多元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實現“立體開發”
D. 山區應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2】漢代以來,塔里木盆地南緣人類生產活動范圍沿河流遷移的總趨勢是( )
A. 從下游向上游方向遷移
B. 從上中游向下游方向遷移
C. 往返遷移
D. 向兩側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紡織業領先于東部沿海,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就開始推動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但表現出了很強的產業區際轉移粘性特征。產業區際轉移粘性是指由于諸多因素的約束,導致某產業強烈依附于原產業所在地的傾向,使得產業梯度推移難以秩序進行的情形。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對當前紡織業轉移方向的表述與實際最相符的是
A. 粵流向晉 B. 蘇流向桂 C. 魯流向湘 D. 津流向冀
【2】造成我國紡織業區際轉移粘性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 東部地區勞動力價格較低 B. 東部地區市場廣闊
C. 中西部地區原料不足 D. 中西部地區能源短缺
【3】下列措施有利于減輕產業區際轉移粘性的是
①給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
②擴大東部地區生產規模
③加強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④提高東中西部地區間貿易自由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