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漁獲產量的分布實際上代表了漁業資源量的空間分布和變化,漁業常常采用漁場資源重心描述漁場空間位置的變動。讀2014年12月~2015年7月大西洋中部某海城(中上層魚類漁場)產量重心的空間分布和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漁場位于
A. 非洲西部 B. 南美洲東部 C. 北美洲東部 D. 歐洲西部
【2】該漁場形成的主要條件是
A. 有南赤道暖流流經 B. 河流帶來營養物質
C. 寒流交匯于大洋中 D. 盛行上升補償流
【3】每年影響該漁場重心移動的主要風帶是
A. 西風帶 B. 東南信風帶 C. 東北信風帶 D. 極地東風帶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讀圖分析,根據圖中的經緯度位置可知,該地應該位于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故答案選A。
【2】根據該漁場所在的位置可知,該地處于東北信風帶,而且位于大陸的西側,東北信風將海水吹離海岸,導致深層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增多,魚的餌料增多,形成漁場,故答案選D項。
【3】由上題分析可知,該上升流是漁場形成的原因,而東北信風是冷水上泛的原因,由于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東北信風帶隨之發生移動,從而導致冷水上泛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漁場位置發生變化,故答案選C項。
(1)影響漁場形成的因子有很多,概括起來分四大類:水文、氣象、地理、生物。根據四類影響因子進行分析: ①水文: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匯、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處; ②氣象:魚類對風有逆風或順風行動的特性,據此可根據不同習性追逐漁場位置。風影響氣溫和水溫變化,也就可以影響到漁場穩定和變化趨勢。 ③地理:魚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陸岸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棲生物多的地方,魚群也多。
(2)具體條件: ①對流旺盛:對流旺盛可使餌料、食物充足,營養豐富,容易形成漁場。其中,自下而上的上升水流區域容易形成漁場,冷海水上泛,餌料豐富,如秘魯漁場;再者,不同水流交匯處,包括海洋寒暖流交匯、淡水海水交匯,前者北海道漁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后者一般出現在江河入海口,淡水和海水不同鹽度水的混合,即外海高鹽水與沿岸低鹽水交匯處的混合海水區域,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們是魚類的餌料,一般溫帶海區較多。這類區域利于魚類常年或者季節性地聚集。 ②有水下淺灘,水底植物叢生,位于生物障礙線邊緣區(如陸架邊緣區)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中的碳處于不斷的循環之中。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碳循環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
A. 地域性B. 差異性C. 無序性D. 整體性
【2】人類影響大氣CO2含量的主要環節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庫蓄水量變化的重要指標(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圖為北半球某水庫各月水量盈余率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12月份水庫的蓄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庫的蓄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庫的蓄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庫的蓄水量最大
【2】該水庫庫區所處的自然帶最有可能是( )
A.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 溫帶針葉林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截至2016年3月底,呼倫貝爾市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共有17家,1—3月煤炭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8.12億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產量1951.7萬噸,同比下降11.9%。下圖為我國呼倫貝爾位置示意圖。
【1】呼倫貝爾市煤炭能源基地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
①煤炭資源豐富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市場廣闊 ④國家政策支持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呼倫貝爾煤炭產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
①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②清潔能源的使用 ③改變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④環保要求不斷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位于湘西武陵山脈中段巖溶地貌區的苗族聚居地十八洞村,人口近1000人, 耕地面積817畝,林地面積11093畝,以種植水稻和烤煙為主,多年來一直貧困。近年來,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采取一攬子措施,2018年實現人均收入過萬元,脫貧成果顯著。下圖為十八洞村位罝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多年來,導致十八洞村一直貧困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 氣候 B. 地形 C. 水源 D. 災害
【2】近年來,十八洞村脫貧致富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 )
A. 加強政策引導,發展林牧特色旅游
B. 擴大水田面積,發展水稻—養魚農業
C. 完善交通建設,發展水路-公路交通
D. 保護生態環境,鼓勵外出務工經商
【3】十八洞村脫貧致富的根本原因是( )
A. 農業結構調整 B. 交通條件改善 C. 政策支持引導 D. 耕地面積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兩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比例尺甲大于乙
B. 甲為地圖,乙為景觀圖
C. 比例尺均為數字式
D. 乙圖中的動物形象屬于注記
【2】關于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沿公路從火車站到農業實驗區,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東
B. 火車站與學校相距約375千米,與農業實驗區相距約580千米
C. 火車站位于科技園的西南方向
D. 若比例尺放大1倍,則圖幅面積將增大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洋流模式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大洋環流所處的海域位于
A. 北半球中低緯度
B. 北半球中高緯度
C. 南半球中低緯度
D. 南半球中高緯度
【2】關于各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洋流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
B. B洋流的形成與西風帶有關,為寒流
C. ①、②、③、④四地中①處最可能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大漁場
D. D洋流的流向與地轉偏向力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稱黔江。烏江水系呈羽狀分布,流域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質專家曾斷言,烏江流域因為處在喀斯特地貌區而不適合修建水庫,但是在流域內卻有大大小小數十座水庫。近些年來,貴州省政府大力開發烏江流域,經濟取得較快發展。
(1)分析烏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2)指出烏江流域的開發對河中魚類生存產生的不利影響。
(3)分析喀斯特地貌區修建水庫的不利條件。
(4)針對烏江流域的現實情況,請您為烏江流域的綜合開發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城鎮規劃圖。讀圈,回蓉下面小題。
【1】該城鎮規劃的空間形態由集中式向組團式發展,可以
A. 控制市中心人口,限制該城市的服務范圍
B. 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城市的工業化技展
C. 直接促進該地區同類產業活動的技術創新
D. 顯著促進落地區同類產業活動的空間集聚
【2】若該城市布局合理,據圖可知
A. 盛行東北風 B. 河流自雨向東流
C. W為住宅區 D. 功能組團占地約3k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