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洄游類珍稀魚類,主要棲息在青海湖的西北部,生長緩慢、無鱗。據專家介紹,距今 20~200 萬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與黃河水系相通,湖水通過東南部的河流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湟魚的祖先是黃河鯉魚,原本是有鱗的,隨著湖泊環境的演變才逐漸退化的。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是湟魚洄游的主要通道(見下圖)。20 世紀 50 年代到 70 年代隨著環青海湖地區的農業開發,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許多河流大壩,并建設了許多農場。由于河湖萎縮及人為濫捕等因素的影響,湟魚數量銳減。2014 年青海省湟魚救助中心通過人工繁殖在沿黃水庫和農用水庫成功實現了湟魚網箱養殖,為增殖放流和恢復青海湖湟魚資源量,開展湟魚淡水全人工養殖奠定了基礎。
(1)分析湟魚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推測湟魚鱗片退化的原因。
(3)簡述甲農場發展灌溉農業對湟魚生長繁殖的不利影響。
(4)你是否贊成在當地進行大規模網箱養殖湟魚,并說明其理由。
【答案】(1)青海湖西北部入湖河流多,是徨魚徊游的主要通道,徊游規模大,繁殖量大;入湖河流帶來營養鹽類,浮游生物較多,為徨魚提供豐富餌料;青海湖西北部水域較淺,光照充足,水溫高,利于魚類生長。
(2)青海湖因斷裂下陷成了閉塞湖;后來演變成咸水湖,為適應日漸鹽澀的湖水,黃河鯉魚的鱗片逐步退化。
(3)農業引水灌溉,河流水量減小甚至斷流,影響徨魚徊游繁殖;河流大壩阻擋徨魚徊游路線;農業化肥、農藥的施用,造成土壤和水域污染,導致魚類死亡等;青海湖含鹽量和堿度不斷上升,徨魚生存環境惡化。
(4)贊成。青海湖湖面大,適宜大規模網箱養殖;徨魚網箱養殖技術取得了突破;徨魚的市場需求量大,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不贊成。大規模網箱養殖會帶來湖泊生態環境的破壞;網箱養殖投資大、成本高;徨魚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長,經濟效益差。
【解析】
該題以湟魚的生長繁殖以及面臨的生態危機為背景,綜合考察了青海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以及人類對于自然地理環境的改造。難度較大,緊扣著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
(1)有材料可知湟魚,祖先主要是湟河鯉魚,湟河鯉魚生長于河流,是外流河,因此湟魚的生長應當靠近有河流注入的區域,有利于溯游回卵,青海湖的西北部有河流注入,還帶來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水域,水域較淺,光照充足,有利于湟魚的生長和繁衍。
(2)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就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文和生物。湟魚鱗片退化說明是其他因素在影響了生物鱗片退化,說明魚已經不需要用鱗片,是因為河流變成了湖泊,淡水變成了咸水,歸結地形原因就是地殼斷裂下陷形成閉塞湖泊,氣候蒸發旺盛,湖水鹽度升高。最后導致魚的鱗片退化。
(3)注意理解灌溉農業的根本就是需水量大,水會對生物產生的影響。發展灌溉農業會使河流水減少,甚至出現斷流,影響魚的洄游繁殖,同時修建了大壩也會影響魚的洄游和繁殖,農場發展灌溉農業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農藥啊,造成河湖水污染,不利于黃魚的生存和發展,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4)注意先表明態度后說明理由。贊成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緩解湟魚數量大量減少的生態危機,同時適用于青海湖湖面大以及市場需求量大的特點,不贊成是有可能會導致該地區生態環境出現破壞,并且養殖魚的成本較高周期長。難度較小,注意角度回答要言之有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海某城市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上圖中①可能代表
A. 商務區 B. 居住區 C. 工業區 D. 農業區
【2】上圖中地價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是
①距離市中心遠近 ②距海遠近 ③交通通達度 ④交通出行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與Q相比,在P處建海港,有利條件是
①海水比較深,有利于通航和停泊 ②與鐵路、公路連接,有利于海陸聯運 ③遠離市區、地價便宜,建港成本低 ④距離市區近,服務范圍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西部氣候較干旱,卻呈現出了湖沼眾多、河流蜿蜒的水鄉景色。這里曾經非常低洼,包括松遼分水嶺在內都是古松遼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積。受過度開墾等因素影響,濕地面積不斷萎縮。近年來吉林省實施西部河湖連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的洪水資源及灌溉回歸水量,對區域內濕地、湖沼、水庫進行補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沼眾多的成因。
(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
(3)從水資源方面說明吉林西部地區發展種植業的不利條件。
(4)說明實施河湖連通供水工程對該地自然地理環境有利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白山市1985年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西南麓,北緯41°21′至42°28′的長白山腹地,人口130萬,旅游業是該市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支柱產業。下圖為白山市主要旅游景點分布示意圖。
指出限制該市旅游業發展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斷使性固體基巖,使地表發生塌陷形成的一個巨大的深坑。一隊天坑科考人員于2018年圣誕節從漢中天坑群出發,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世界天坑群考察。下圖是世界主要天坑群的分布圖。
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天坑群所在國家( )
A. 位于低緯和中緯地區B. 都處于板塊消亡邊界
C. 沿岸有世界級大漁場D. 人口增長模式都相同
【2】天坑的形成過程
A. ②③④⑤①B. ①②③④⑤C. ⑤④③②①D. ⑤①②③④
【3】考察期間( )
A. 克羅地亞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B. 中國飛往墨西哥的航向是先東北再東南
C. 墨西哥晝長夜短而且晝長逐漸加長D. 所到地區都處于雨季,應重點防范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羅拉多河發源于落基山脈,上游穿行于山區;中游流經科羅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從谷底到頂部分布著不同地質年代的巖層;下游地勢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每年春末夏初,洪水攜裹近億噸泥沙流入墨西哥境內的加利福尼亞灣,在河口堆積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在科羅拉多河干支流修建眾多水利工程,該河被馴服,但下游徑流量銳減,三角洲淪為沙漠。下圖示意科羅拉多河流域。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科羅拉多河的水源補給主要來自于
A. 雨水 B. 季節性積雪融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2】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成過程可能是
A. 沉積作用-固結成巖-流水侵蝕-地殼隆起
B. 板塊擠壓-地殼隆起-流水侵蝕
C. 沉積作用-固結成巖-地殼隆起-流水侵蝕
D. 地殼隆起-流水侵蝕-沉積作用-固結成巖
【3】對科羅拉多河的開發,合理的是
A. 合理分配上下游水量 B. 拆除水利工程
C. 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D. 跨流域調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地球某地質時期地理環境復原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地質時期是指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紀
【2】該地質時期被稱為
A.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B.海生脊椎動物時代C.爬行動物時代D.靈長哺乳動物時代
【3】該地質時期
A.聯合古陸形成B.現代海陸位置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動物滅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山地氣溫隨海拔高度的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導致圖中①②差值明顯大于③④差值的主導因素是
A. 地形B. 植被C. 光熱D. 土壤
【2】該山地最可能位于
A. 福建省B. 云南省C. 新疆D. 黑龍江省
【3】該山地氣溫日較差最大值出現在
A. 1月的山頂B. 1月的山麓C. 7月的山頂D. 7月的山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沙波是河流淺水區河床中的沙粒堆積地貌,下圖為某常見的沙波形成過程示意圖。在淺水區,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響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響而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蝕,而被侵蝕的泥沙會在下一個沙波的迎水坡堆積。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河流流向為
A. 自西向東 B. 自東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2】甲坡泥沙堆積的原因為
A. 水位低流速慢泥沙堆積 B. 受慣性影響泥沙堆積
C. 地轉偏向力導致泥沙堆積 D. 上坡流速變慢泥沙堆積
【3】沙波移動方向為
A. 向上游移動 B. 向下游移動
C. 維持原地 D. 往復擺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