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7種,其中鉀、鎂、鋰、鍶、芒硝、石棉、電石級石灰巖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下圖為西藏地區礦產資源及工業分布圖。
材料二:柴達木部分循環經濟產業鏈示意圖。
(1)西藏地區羊八井能源資源主要是 ,西藏地區該能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龍羊峽豐富的能源主要是 。該能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
(2)青藏地區的特色農業是 農業,該農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
(3)林芝地區的紡織工業發達的優勢條件是 ,格爾木地區化學工業發達的優勢條件 。
(4)根據材料柴達木部分循環經濟產業鏈示意圖,寫出圖中甲、乙兩處的工業部門,并簡述柴達木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
【答案】(1)地熱能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水能 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河流流量大 (2)河谷 地勢較低,熱量條件較好 (3)畜牧業發達 鉀鹽豐富 (4)甲:電力工業;乙:建材工業。意義:①提高了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效率,延長了產業鏈;②實現了副產物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再生利用,節約資源;③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量及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的排放;④促進了產業升級與多樣化,實現了走區域可持續發展道路
【解析】
(1)據材料一圖可知,羊八井地處我國西南邊界,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交界處,地殼活躍,因此地熱能資源豐富。據圖可知,龍羊峽位于青海境內的黃河上游,我國地勢一二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量大,因此水能資源豐富。
(2)青藏地區因海拔高,熱量不足,而河谷地區地勢較低,熱量條件較好,因此發展的是河谷農業。
(3)西藏牧區是我國四大牧區之一,優良畜種是牦牛,珍稀動物有藏羚羊,因此從接近原料地考慮,林芝地區的紡織工業發達。據圖可知,格爾木鉀鹽豐富,因此化學工業發達。
(4)據材料二柴達木部分循環經濟產業鏈示意圖分析可知,甲工業是廢熱、天燃氣指向,因此可判斷為電力工業;乙工業是各種廢渣指向,可判斷為建材工業。這種循環經濟的意義應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方面分析。提高了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效率,延長產業鏈;大力實施副產物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量及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的排放;體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及“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原則。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社會發展階段人地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該社會發展階段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人類依賴環境,崇拜自然 B. 人類試圖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環境問題主要為局部性的生態破壞 D. 人類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2】圖示生產活動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主要是
①植被破壞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環境污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濃度走勢。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現一次大范圍降水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兩日的PM2.5 濃度 ( )
A. 最高值出現在29日18--20時 B. 最低值與午后強對流天氣明顯對應
C. 變化原因是暖鋒過境致污染物沉降 D. 峰值與上下班高峰時段有相關性
【2】霧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現之一。關于北京霧霾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 冬季多風,華北南部地區的重工業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
B. 秋季受副高控制,工業生產及尾氣排放污染物難以擴散
C. 發展清潔能源,優化產業結構,是防治霧霾的主要途徑
D. 加強空氣污染監測,及時預報,可有效防止霧霾的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低碳生活”。201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
材料二 下面為“人類文明進程及社會經濟增長主導因素變化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勞動力、土地、技術、資本中的一項。
(1)在四類經濟增長主導因素中,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階段是________時代。試分析該階段環境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
(3)環境文明時代人地關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此階段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4)推行低碳經濟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低碳經濟對于生態可持續發展有何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的人口流動可以分為縣級行政區內、縣級行政區際—省級行政區內、省級行政區際三種。讀我國人口流動結構的空間差異圖,完成下面小題。
【1】2000—2010年間( )
A. 縣級行政區內人口流動比重中部增長最快
B. 省級行政區際人口流動數量中部基本無變化
C. 省級行政區際人口流動比重東部降低得最多
D. 西部的省級行政區際人口流動比重有所降低
【2】關于我國人口流動結構的空間差異,理解正確的是( )
A. 縣級行政區內人口流動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
B. 目前我國省級行政區際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
C. 大學生跨省級行政區求學會增加縣級行政區內人口流動比重
D.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一定會導致省級行政區際人口流動比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效流動率指凈流動人口占總流動人口的比例。下圖示意我國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分布(不含港、澳、臺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
A. 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高
B. 東北地區比青藏地區高
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 內陸地區比沿海地區高
【2】新疆成為農村人口有效流動率正值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廣闊
B. 鄰國眾多
C. 資源豐富
D. 位置優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日照時數等值線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導致乙地年日照時數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陽高度 B. 地形 C. 大氣環流 D. 海陸位置
【2】圖中四地的農業限制性因素分別是()
A. 甲地——水源 B. 乙地——熱量 C. 丙地——鹽堿 D. 丁地——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風云四號”衛星拍攝的祖國上空的地球圖景。通過畫面里的云系位置可以判讀天氣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從鋒面雨帶在我國的位置推斷,該影像圖拍攝的時間最可能為
A. 1月 B. 4月 C. 6月 D. 10月
【2】能反映圖示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天氣狀況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C.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D.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此時海南島東側的主導風為
A. 西北風 B. 西南風 C. 東南風 D. 東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我國四種農作物種植的適宜氣候條件,讀表回答下列各題。
【1】四種農作物中,鄱陽湖平原種植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成都平原不適宜種植農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A. 熱量條件不足 B. 水分條件不足 C. 水熱配合不好 D. 光照條件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