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某區域2015年某月29日08時海平面氣壓形勢。圖示天氣系統正以75千米/小時的速度東移,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圖示M地29日08時的風向為
A. 東北風 B. 西北風 C. 東南風 D. 西南風
【2】與29日08時相比,M地風向基本逆轉的時間大致是
A. 29日14時 B. 29日20時 C. 30日02時 D. 30日08時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考察隊考察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東南湖泊與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觀。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邊環境示意圖
材料二考察隊在沙山中發現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動的植物根管結核化石,經測定年齡在4000年以上。同時發現沙山內部含水量較高。
(1)該地沙山是固定的還是流動的?說明判斷依據。
(2)在最近《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單位組織的中國到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巴丹吉林沙漠被評為“中國最令人銷魂的五大沙漠”之首。但近年來,有人發現巴丹吉林沙漠的而積有擴大的趨勢。你認為導致該現象出現的上要人為原因有哪些?
(3)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治理過程中,應堅持怎樣的辦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傳統的單向式流程經濟模式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一閉環式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實現低開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標。讀我國某地區循環發展模式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模式最可能位于我國的
A. 廣西 B. 河北 C. 湖北 D. 黑龍江
【2】上圖中主要工業部門的區位選擇應屬于
A. 市場導向型 B. 原料導向型 C. 勞動力導向型 D. 技術導向型
【3】該模式給當地帶來的有利影響是
A.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糧食生產 B. 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
C. 降低資源消耗,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D. 吸引高科技人才,促進經濟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2月,人民網刊登了一篇關于“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想(如圖)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熱議。“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分為一條主線、三條支線,選線各取水點的水位依次降低,通過“山區打隧洞、河道修水庫、平原開明渠”的方式實現全程自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計調入水量最多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
A. 資金相對欠缺 B. 技術水平較低
C. 地質環境復雜 D. 氣候條件惡劣
【3】“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如果得以實施,會
A. 促進新疆地區農業增產 B. 加劇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C. 加劇調入區荒漠化程度 D. 運營成本高導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圍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圍非常狹窄,其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淤積使河床過高,支流難以匯入 B. 河流兩岸被高山束縛,山高谷深
C. 上游氣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 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關于圖中丙地區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氣溫年較差小,降水量季節變化明顯
B. 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東北信風帶控制
C. 地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D. 寒潮、臺風等氣象災害頻繁發生
【3】該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農業區,影響其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
①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 ②水、陸交通發達,便于糧食大量出口 ③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 ④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是我國在國外修建的第一條高速鐵路。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我國京滬高鐵相比,安伊高鐵設計和運營時速較低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河網密布 B. 颶風活動頻繁 C. 地勢起伏較大 D. 凍土廣布
【2】圖示半島各地發展農業,合理的是( )
A. 北部濱海地區全年溫和濕潤適合發展乳畜業 B. 西部平原夏季多雨有利于種植葡萄
C. 中部地勢平坦適宜發展種植業 D. 東部高原草場廣布適宜發展畜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世界兩個區域海陸分布簡圖(陰影代表海洋),回答下面小題
【1】根據地理坐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約為
A. 520千米 B. 5200千米 C. 6400千米 D. 4000千米
【2】Ⅰ、Ⅱ所在國的描述正確的是
A. Ⅰ國黃金、金剛石資源豐富 B. Ⅰ國盛產棉花
C. Ⅱ國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旅游業 D. Ⅱ國東部水域鹽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古湖泊是歷史上曾經存在,現在已經消亡的湖泊。萊州灣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最初是由處于濱海洼地內的古老河口海灣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斷發展擴大的條件下演變成湖泊,此后隨著氣候的變遷和海平面的變化,使得湖泊與海洋隔離,退居內陸,并經入注河流水體的不斷淡化最終演變成淡水湖。下圖示意萊州灣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古湖泊形成過程中,萊州灣南部海岸線總體變化趨勢是( )
A. 向北推進 B. 向南推進 C. 位置穩定 D. 反復進退
【2】萊州灣南部海岸線的變化過程中( )
A. 古湖泊面積增大 B. 古湖泊距海漸近
C. 河流流程加長 D. 河流流速減緩
【3】導致萊州灣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為墾殖 B. 河流改道 C. 泥沙淤積 D. 氣候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渭河水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
【1】渭河谷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A. 流水侵蝕 B. 流水沉積
C. 地殼斷裂陷落 D. 地殼褶皺凹陷
【2】渭河河道具有北移的歷史規律,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南岸支流多,流速快 B. 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C. 北岸支流含沙量大 D. 北岸地表組成物質較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