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20世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情況。
(1)20世紀內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重上升了
[ ]
(2)下列措施中,能直接緩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的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福建省三明一中2008-2009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7-2008學年上海市嘉定一中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測試二、地理試題 題型:069
以下圖為“1900-1980年世界汽車生產份額的地域變動”圖,圖為“車速與NOx排放量關系”。請根據圖示信息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20世紀初的汽車生產主要集中在________洲,大約到20年代左右,世界主要汽車產地集中在________洲。
2.20世紀70年代以來,________(國)的汽車產量占世界的20%強,該國的汽車產品與其它國家相比,其競爭優勢在于________。
3.橫濱和底律分別是日本和美國的重要汽車工業基地,兩者發展汽車工業的共同優勢條件是________;而它們不同的區位條件是________。
4.20世紀末,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在國外設立子公司,這些跨國公司的子公司起初多集中在________(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因這些國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優勢;后來又轉移到________國家。
5.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均在我國合資興辦汽車企業,1996年,廣州汽車集團與法國標致公司的合作結束,1998年,廣汽又與日本本田公司合作成立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2001年,廣本上繳利稅45億元,成為廣州市納稅大戶。從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考慮,日本本田公司選擇與廣汽合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對廣汽而方,這種合作也是必須的,因為________。
6.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這與近年來我國大城市的汽車擁有量迅速上升有直接關系。從上面的“車速與NOx排放量關系“示意圖中看出,汽車尾氣中NOx的排放量與車速的關系,在平均時速小于35千米時成________關系。為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和減少污染,今后應考慮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
A.鼓勵使用私人汽車
B.提高交通費用
C.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D.限制使用非機動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這個面積37萬7880平方公里、人口約1.2億的東亞島國,如今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經濟地位僅次于美國,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制造業中心。隨著經濟社會全球化,中美日相互依存關系將進一步加深,中美日三國將成為帶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火車頭”。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的經濟走向將是決定中美日經濟關系的關鍵。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將會直接導致中國和日本出口的減少。
如果美日同時經濟不景氣,將有可能減慢中國經濟地長速度,同時也會對包括香港、臺灣等在內的“中華經濟國”的經濟整體帶來負面影響。
(1)美國20世紀前半葉,東北部制造業興旺發過,但是20世紀中后期,該地區工廠大量倒閉,遺棄的工廠設備銹跡斑斑,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銹帶”。人們紛紛向南部和西海岸遷移,20世紀中后期,該東北部“銹帶”形成的原因是
①環境污染嚴重 ②工業結構單一 ③勞動力不足 ④土地租金高
⑤ 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環境有更高要求
⑥南部和西部氣候溫暖,環境清潔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2)與美國西部地區相比,我國開發西部地區的不利條件有哪些?
(3)目前美國人口總數為2.7億,一些評論家認為美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象征著美國比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經濟上更具活力。請你分析上述觀點的主要依據。
材料二 讀下圖回答(4)-(5)題。
(4)圖中兩座山峰的形成原因是 。A、B兩工業基地分別是主要依靠:A 、B 條件發展起來的。
(5)請分析日本優先發展核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漫畫《零花錢不要美元》和《一麻袋美元游歐洲》
材料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月平均匯率表
年份 | 2006 | 2007 | ||||||
月份 | 3 | 6 | 9 | 12 | 3 | 6 | 9 | 12 |
匯率 | 8.0350 | 8.0067 | 7.9368 | 7.8238 | 7.7390 | 7.6330 | 7.5258 | 7.3676 |
注: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2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18關口,交易日內100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717.63元。
(1)請你描述上述漫畫和表格所反映的經濟現象,并簡要分析其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
材料三: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幅度。對此,我國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既考慮外界的態度,但不屈從外部的壓力,堅持小幅、穩步地推進,把幅度控制在多數國內企業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我國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原則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材料四:1944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局在望,美國邀請44個國家的代表在新罕布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即通常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美國憑借其政治經濟實力,最終迫使與會各國接受了美國提出的方案,通過了“國際傾向基金協定”(即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建立起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為維護體系的正常運轉,協議規定成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該體系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在這個體系下,美元獲得了“等同于黃金”的特殊地位。
(3)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美國能夠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原因。
材料五:當時(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身價大跌,歐洲各國的很多人都拒絕要美元,在倫敦,一位來自紐約的旅客對美國的新聞記者抱怨說:“這里的銀行、旅館、商店都一樣,他們看到我們手里的美元時流露出的情緒,好像這些美元成了病毒攜帶物一樣。”在巴黎,出租汽車上掛出“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連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對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造成的影響。
材料六:在歐洲經濟發展中內河航運起了很大的作用。下圖為萊茵河為主干的西歐航道網圖。
材料七:歐洲西部的地理環境特點:終年盛行西風,氣候溫和濕潤;地形以平原為主。
(5)根據材料六和材料七,分析材料六所示地區內河航運發達的自然區位優勢。
(6)通過萊茵河由下游逆水運往歐洲最大工業區的主要礦產是____________,因此該工業綜合整治中,對工業布局的調整采取了什么措施?
(7)根據A國的氣候特征,該國開發哪一種新能源具有優勢?并分析A國該新能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