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啟動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依據的是( )
A. 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資源豐富 B.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迅速增長
C. 我國東部地區對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長 D. 我國中部河東部地區有現成的輸氣管道可以利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下圖為“蘇北、蘇中、蘇南面積比重、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比重統計圖”。
材料二 近年來,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在蘇南地區建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促進了蘇南地區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
材料三 江蘇省實施沿海開發戰略,為蘇北、蘇中、蘇南帶來了共同發展的機遇。蘇北連云港、徐州、宿遷、淮安、鹽城五市提出“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發展戰略,將促使蘇北區域經濟發展出現新的飛躍。
(1)蘇北、蘇中、蘇南三個區域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_。
(2)從社會經濟方面看,蘇南地區產業升級的優勢區位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蘇北地區承接蘇南地區轉移的產業,其工業類型主要屬于_________。
(4)蘇北地區承接這類產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常見的天氣系統示意圖”。回答問題。
(1)B天氣系統過境后的天氣特征是 。
A天氣系統的降水易發生在 (鋒前/鋒后),過境時,天氣特征一般為 。
(2)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 (填字母,下同)形成的鋒面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秋季常在 控制下,秋高氣爽;每年的7、8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受 的影響,形成伏旱天氣。
(3)D天氣系統常常形成 天氣。該天氣系統若發源于熱帶海面上,常常給我國東南沿海帶來災害性天氣,這種災害性天氣的特征主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灰水足跡指以現在水環境水質標準為基礎,消納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綠色足跡指產品(主要指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蒸騰的雨水資源量,對農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騰的量、藍水足跡指在產品過程中消耗的地表與地下水的問題。讀內蒙古和海南生產活動水足跡組成示意圖,回答第下題。
導致內蒙古和海南綠水足跡差異顯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內蒙古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內蒙古年均溫低于海南
③海南耕地面積大于內蒙古
④海南以灌溉農業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珠江三角洲某地發展基塘農業(左圖)和該地工業園區生產流程示意圖(右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甲地農業生產模式的主導自然因素是
(2)改革開放以來,該地基塘農業和耕地面積均大幅減少,現存耕地主要種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角度簡述該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2000年黑龍江省流出人口構成。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000年黑龍江省流出人口
A. 遷入地選擇廣泛,全國分布比較均勻 B. 遷移目的地選擇主要受距離影響
C. 以社會型遷移(拆遷、婚姻、投親等)為主 D. 男女性別比例略有失調,青年受高等教育機會低
【2】黑龍江省流出人口結構的影響有
A. 降低社會撫養比 B. 勞動力短缺
C. 惡化人口性別結構 D. 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05年,沙皇批準在寬約85公里的白令海峽修建海底隧道,然而隨著一戰爆發,這項宏偉計劃被迫擱淺。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修建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這一計劃才逐漸變得現實,與此同時,有專家構想在白令海峽上修建一座大橋,溝通北美洲和亞洲。圖4為白令海峽位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白令海峽大橋方案取代海底隧道方案。最可能作為被取代的理由之一是( )
A.通行能力的局限性 B.施工人員的安全
C.北冰洋南下寒流 D.復雜的海底地形地質
【2】時至今日,大橋或隧道仍然沒有貫通白令海峽,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變暖北極航線開通
B.海峽兩側人煙稀少
C.龐大的資金壓力
D.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山地自然帶及積雪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非洲 B. 歐洲 C. 南美洲 D. 澳大利亞
【2】圖中自然森林是
A. 針葉林 B. 落葉闊葉林 C. 常綠硬葉林 D. 常綠闊葉林
【3】①一④四地中積雪厚度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