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東北地區區域圖和東北地區降水空間分布圖。
材料二:東北地區平原廣闊無垠,一首詩歌曾寫到“……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根筷子會發芽,栽上柴禾也開花……”足見其土壤肥沃。東北屬于北溫帶地區,積溫在2500~3400℃,糧食商品率45%。
(1)材料一圖所示東北地區地形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東北地區降水的空間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東北大米以其質優而聞名,試評價東北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答案】(1)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2)東南向西北遞減
(3)有利:雨熱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闊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東北地區的地形特征及農業可持續發展。
(1)由左圖可知,東北地區地形的主要特征: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2)由右圖降水量分布圖可知,從數值大小遞變來看大致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且東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東北大米因品質優良而暢銷全國,有利自然條件可以從氣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結合東北的經緯度位置,可推出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病蟲害少;東北水稻一年一熟,生長周期長;夏季日照時間長,營養物質積累多;品質優良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土壤肥沃,施用化肥、農藥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城市建成區內的建筑物數量與建成區面積要根據城市規劃而進行調整。下圖為2009~2015年某大城市在郊區規劃的一居住小區內建筑物數量與建成區面積增長率的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信息表明該居住小區( )
A. 2009~2010年建筑物數量減少
B. 2010~2014年建成區面積不斷增長
C. 2012~2015年建筑物數量增多而建成區面積下降
D. 2014~2015年建筑物數量減少而建成區面積增長
【2】據圖推測,該居住小區( )
A. 環境質量下降 B. 建筑物高度降低
C. 土地利用率降低 D. 建成區面積無序擴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地區有我國最大的濕地沼澤,近年來該地區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甲區域濕地廣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B. 氣候濕熱,降水豐富
C. 凍土廣布,利于下滲 D. 沿岸暖流,增溫增濕
【2】該地區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氣候變暖 B. 農業科技水平提高
C. 市場需求 D. 國內電商發展快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第一條西氣東輸管道沒有直接在東南直出甘肅,而是繞道寧夏、陜西北部與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 節約管道建設成本 B. 補充氣源
C. 帶動寧夏、陜西等地的經濟發展 D. 保護東部的生態環境
【2】圖中反映出我國油氣分布與消費方面的特征是( )
A. 油氣資源分布西多東少 B. 油氣資源分布西少東多
C. 油氣消費西多東少 D. 油氣消費東西平衡
【3】圖中各石油進口路線中,方向①的來源地是( )
A. 歐洲 B. 俄羅斯 C. 新加坡 D. 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浙江東南部的青田縣地處甌江中下游地區。地形崎嶇,山地丘陵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溪谷縱橫,煙江秀麗,山巒連綿,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形成了獨特的“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列為世界四大農業遺產之一。讀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保障該種農業生產模式穩定發展的主要措施是( )
A. 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 B. 修建溫室改善熱量
C. 興修排灌水利設施 D. 拓展市場推進產業化
【2】從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評價,該農業模式( )
A. 能靈活地適應市場 B. 農產品的類型多樣
C. 提高了生產效率 D. 稻魚共生,保護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區域發展不同階段三次產業比重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1】上圖中①②③曲線按照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順序排列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2】【2】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有
A. 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快 B. 工業化的起步源于科技創新
C. 人地沖突已表現得比較明顯 D. 農業比重大,工業化剛起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都江堰水利工程為無壩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都江魚嘴把岷江分為內江與外江,分水堤構筑在岷江的弧形彎道上。在洪水期,內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時如果水量超過寶瓶口,水就會自動從飛沙堰排出。讀“都江堰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夏季洪水中只有約20%的泥沙通過寶瓶口由灌溉渠道進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為
A. 凸岸泥沙沉積,凹岸流速快,進入寶瓶口泥沙少
B. 內江從飛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 外江江面比內江寬,水流速度比內江快
D. 隨洪水而來的泥沙大部分隨表層水流流向外江
【2】岷江是長江流域水量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段。下列有關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西側支流比東側支流流速慢 B. 東側支流水能資源更豐富
C. 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明顯 D. 雨水是唯一的補給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