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歷來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但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種種困境,左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線分布圖”,右圖為“某年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國總量百分比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左圖中A地降水的季節分配特點是什么?對當地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2)右圖中人地矛盾突出的是 地區,你認為緩解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措施有
哪些?
【答案】(1)夏(秋)季節多,(冬)春季節少 春旱、夏澇 (2)黃淮海 跨流域調水;提高公民節水意識;興修水利工程(修建水庫);減少水污染;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發展節水農業;限制高耗水工業發展等(答出四點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降水特點以及我國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區域水資源短缺以及解決措施等相關知識。
(1)A地是華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 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勻,這種特點易導致當地出現洪澇災害或是干旱災害。
(2)從右圖中可以看出,華北地區耕地、人口較多,水消耗量大,自然方面,有地狹水少,資源緊張,因此黃淮海地區是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區。在解決我國水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方面,解決時間分布不均需要修建水庫,空間分布不均需要跨流域調水。還可以采取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發展節水農業;限制高耗水工業發展等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兩區域略圖,回答下面小題。
【1】①②兩地在氣候上的共同點是( )
A. 冬季盛行風向相同 B. 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 氣溫年較差都較大 D. 冬季降水量都較多
【2】影響①②兩地氣候共同點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高低和洋流性質
B. 距海遠近和緯度高低
C. 盛行風向和下墊面狀況
D.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風帶季節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黃河花園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與河段入口年均來沙量之比)與花園口站年均來沙系數(河流含沙量與河流流量之比)關系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
【1】為使花園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積,花園口站年均來沙系數應至少在
A. 0.007以下 B. 0.012以下 C. 0.022以上 D. 0.032以上
【2】該河段來水量增加,必定導致
A. 河段含沙量減小 B. 河段排沙比減小
C. 花園口站來沙系數增大 D. 利津站排沙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鄱陽湖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長江與之的相互作用一直備受關注,2003年之后三峽工程開始調度運行,又增加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長江與鄱陽湖的相互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長江對鄱陽湖的作用(簡稱長江作用),包括頂托和倒灌作用,較強的長江作用可使鄱陽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陽湖對長江的作用(簡稱鄱陽湖作用),當鄱陽湖向長江大流量地持續匯流,鄱陽湖作用增強,造成長江下游流量增加。讀表完成下面小題。
【1】從長江作用和鄱陽湖作用累計次數的季節特征來看,分析正確的是
①鄱陽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長江對其的調蓄作用
②長江與鄱陽湖作用的累計頻次對比主要取決于兩流域降水的時空變化
③長江作用主要發生在4-6月,鄱陽湖作用主要發生在7-9月
④9月長江作用大于鄱陽湖作用,4月鄱陽湖作用大于長江作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2003年之后三峽水庫開始調度運行,三峽工程一般是4-6月放水為主,7-9月少量蓄水,進入10月大量蓄水,其中10月是最大蓄水月,根據材料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長江與鄱陽湖作用基本特征都主要受氣候影響
B. 三峽水庫在4-6月放水一定程度上會增強長江作用,可能增加初夏鄱陽湖流域發生洪澇的概率
C. 10月份三峽水庫的大量蓄水可能增加鄱陽湖流域的干旱發生幾率。
D. 2003年后三峽工程在10月份對漢口站徑流的影響超過了氣候對徑流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地某類企業2014年單位產品成本構成圖(單位:元),產品市場價格均為102元。回答下面小題。
【1】該類企業從甲地遷往乙地的主導因素是( )
A. 技術 B. 原料 C. 市場 D. 勞動力價格
【2】該類企業轉移到乙地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
①甲地產業結構升級 ②甲地大量失業 ③乙地產業結構調整 ④促進乙地城市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電子產業轉移路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該電子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人才 B. 交通和市場
C. 政策和環境 D. 勞動力價格
【2】對貴陽市等接受該產業轉移地區的主要影響是( )
A. 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 縮短產業升級時間
C. 人地矛盾減弱,環境改善
D. 勞動力就業機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考古界人士常說:“漢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吳城”在鄱陽湖邊流傳了1600多年。近年來,鄱陽湖出現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讓海昏侯墓呈現在人們面前。圖5為鄱陽湖周邊地區地質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
【1】【1】關于圖示區域的地質活動描述正確的是
A. 圖示范圍內的巖石均是沉積巖 B. 廬山的隆起主要是斷裂抬升
C. P地的地質地貌是背斜谷 D. 圖示地質過程中,鄱陽湖湖心西移
【2】【2】結合材料判斷,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 巖性堅硬,外力侵蝕弱 B. 地質穩定,環境變遷小
C. 地殼運動,沉入湖底久 D. 加強保護,人為破壞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部分區域自然帶分布略圖,回答有關問題。
(1)說出B處自然帶在全球的分布規律。
(2)D、E兩處自然帶相同,試分析影響兩處自然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在圖中用斜線標出與C處植被類型相同的區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葉苦丁茶屬多年生常綠植物,適宜生長的條件為:溫度14℃-17℃,較為潮濕、蔭蔽的環境,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茶葉滋味微苦甘醇,是一種集保健、藥用為一體的代茶飲品。
貴州余慶縣地處喀斯特地貌腹地,山清水秀,總人口30. 3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 75萬人。20世紀七十年代,部分農戶開始在房前屋后零星種植苦丁茶樹。1998年起,當地政府結合退耕還林進行結構調整,引導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使苦丁茶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05年,余慶小葉苦丁茶獲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近年來其茶葉產量不斷攀升,產值過億元,有“中國小葉苦丁茶之鄉”的美譽。下圖為余慶縣在貴州省的位置和范圍。
(1)說明貴州余慶有利于小葉苦丁茶生長的氣候條件。
(2)當地農民將自家山凹里常年缺水的田地都用來種植小葉苦丁茶,請分析其原因。
(3)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這給茶農能帶來哪些好處?
(4)請根據下列兩個問題,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
問題①:當地政府應如何引導茶農可持續發展。
問題②:當地政府應如何引導茶農擴大小葉苦丁茶的銷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