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關系中的“地”指地理環境,下列有關該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僅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無關
B.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僅指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無關
C.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
D.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主體的整個宇宙環境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人地關系中的“地”指地理環境,下列有關該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僅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無關
B.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僅指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無關
C.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
D.人地關系中的地理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主體的整個宇宙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發展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即又好又快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據此回答1~3題。
1.下列四種生產方式或有關生產的敘述,同人地關系演變的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順序相對應的是 ( )
①輪作,間種,生態種養 ②人口增加,生產以糧為綱 ③馴養野獸,種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2.下列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B.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人類應建立一種環境倫理意識
C.公平性是指同代人、代際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對可持續發展所盡的義務是公平的
D.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3.可持續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下列言論中蘊含可持續思想的是 ( )
A.竭澤而漁,焚藪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賦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D.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江蘇淮安楚州范集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判斷題
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答題卡上將各小題中正確者涂“A”,錯誤者涂“B”。
1.“北京時間”是指北京的地方時,即東八區的區時。
2.經度相同而緯度不同的兩地,它們的地方時刻可能不同。
3.1月份地球離太陽最遠,地球公轉速度最慢。
4.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活動會造成生態環境質量下降。
5.工業化和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6.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它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7.區域發展階段不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同。
8.青藏鐵路沿線花費巨資修建了眾多的野生動物通道,這體現了人定勝天的人地關系思想。
9.區域內部某自然環境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本區域內、外其他環境要素的變化。
10.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