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能源生態效率是指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能源消耗量對維持和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貢獻量。讀“1997~2012年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能源生態效率變化圖”,回答下列各題。
【1】【1】關于四省級行政區能源生態效率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廣東能源生態效率始終最高 B. 上海能源生態效率降幅最大
C. 內蒙古能源生態效率不穩定 D. 青海能源生態效率持續降低
【2】【2】產業結構是影響能源生態效率的主要因素,關于圖示四個省級行政區產業結構特征的推斷,正確的是
A. 廣東省高耗能產業發達 B. 上海產業轉型升級較快
C. 內蒙古第三產業波動大 D. 青海多資金密集型產業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四大漁場附近洋流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四漁場中成因與其他三大漁場不同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關于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 ②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凈化速度,縮小了污染范圍
B. 在③④⑤洋流影響下,大陸沿岸降水增加
C. 在⑤洋流影響下,沿岸熱帶沙漠氣候所跨緯度范圍變大
D. ⑥⑦洋流交匯處對海輪航行有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半球近地面等壓線圖下列小題。
【1】甲地的風向為
A. 東南風 B. 西北風
C. 西南風 D. 東北風
【2】觀測發現A,B,C,D四地中,A地的風力最大,這主要是因為
A. A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 B. A地的地轉偏向力最大
C. A地的摩擦力最小 D. A地的氣壓值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四地區氣候資料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與圖中四地區氣候類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
A. ①——倫敦 B. ②——開普敦 C. ③——北京 D. ④——悉尼
【2】四地區中樹皮較厚,葉片有蠟質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如圖為我國綜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有關圖中各能源基地所在區域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山西基地--區域氣溫年較差最小
B. 蒙東基地--區域河網稠密,水資源豐富
C. 新疆基地--區域土地資源廣闊,土壤肥沃
D. 西南基地--區域地表崎嶇,對外交通不便
【2】對于各能源基地優勢能源及其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山西基地煤炭資源豐富;加強煤電、煤化工等能源綜合開發利用
B. 新疆基地油氣資源豐富;利用沿邊的區位優勢,加大能源開采與出口
C. 西南基地風能資源豐富;加大風能基地建設,加強新能源開發
D. 蒙東基地水能資源豐富;加強能源外運等基礎設施建設
【3】各能源基地所在地區環境問題及主要調整方向是( )
A. 鄂爾多斯荒漠化嚴重,應全面轉向第三產業的發展
B. 新疆水資源短缺,應大力開采地下水,保證礦區用水
C. 西南地區土壤侵蝕嚴重,應加大保護力度,恢復地表森林植被
D. 蒙東地區草場退化嚴重,應禁止畜牧業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2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85℃,1901年至2010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判斷地表平均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B增強 B. E增強 C. G增強 D. K增強
【2】為解決材料中所述問題,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夏季調低空調的溫度 B.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 開發可再生能源 D. 保護并擴大雨林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鄂爾多斯市(圖6)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三面被黃河圍繞,南鄰古長城。區域內煤炭、天然氣等礦產豐富,分布有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地。
鄂爾多斯市及相鄰區域略圖
(1)巴丹吉林沙漠多鹽澤,簡述其形成過程。
(2)有“揚眉吐氣”(羊絨、煤炭、稀土、天然氣)之稱的鄂爾多斯高原,目前面臨生態環境惡化的窘況。為加快經濟發展,有人提議鄂爾多斯市依托豐富的資源,大力發展能源重化工業。你認為是否可行,請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多年凍土是指長期在0℃或0℃以下凍結并含有冰的土石層。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多年凍土南界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與現今相比,該區域17-18世紀處于( )。
A. 冰期 B. 間冰期 C. 溫暖期 D. 寒冷期
【2】多年凍土南界變化后,甲地土壤( )。
A. 養分循環加快 B. 污染程度減輕 C. 水熱條件變差 D. 生產潛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利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但每天晨昏,利馬海邊總會升起莫名的霧氣。利馬的霧氣,柔和了所有尖銳的邊緣,所以利馬也有著“迷霧之都”的稱呼。右圖的裝置是用特殊材質生產的捕霧網,用來采集大氣中的霧氣,令霧氣成為飲用水。讀圖,結合利馬及周邊區域圖,完下列各題。
【1】影響利馬成為“迷霧之都”的原因可能是
A. 地形為高原,晝夜溫差大
B. 暖流影響,空氣中水汽含量大
C. 寒流影響,空氣中水汽易凝結
D. 熱帶草原氣候,雨季霧多
【2】以下哪個地區可以借鑒此方法獲取淡水資源
A. 我國西北地區 B. 馬達加斯加島
C. 波斯灣沿岸 D. 澳大利亞西海岸地區
【3】下列關于圖中甲、乙兩處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氣候類型不同,甲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乙為熱帶雨林氣候
B. 氣候類型相同,都是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而形成的熱帶雨林氣候
C. 甲處氣候是在地形、東南信風與暖流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的
D. 乙處氣候是位于赤道地區,且受東南、東北信風帶來的水汽影響而形成的
【4】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氣溫僅為13—14℃,主要原因是
A. 地勢高,氣溫相對較低
B. 受沿岸寒流影響
C. 地處熱帶叢林,植被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明顯
D. 終年受赤道低壓帶影響,雨天多,云霧多,太陽有效輻射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