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下列材料及贛州古城圖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常飽受水患。如下圖,北宋劉彝任知州期間,修建了堅固的城墻,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點,采取分甚排水叢原則和自然流向的辦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統,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當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于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每當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時,則借江水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贛州城內有數百口水塘,劉彝又差人將地下排水管道與城內的水塘連通起來。時至今日,這些措施仍能使贛州古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
(1)從自然條件說明,宋朝以前的贛州城為什么容易遭受洪澇災害
(2)從地理角度說明,劉彝采用的幾項措施使贛州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江西省八所重點中學高三4月聯合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下列材料及贛州古城圖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常飽受水患。如下圖,北宋劉彝任知州期間,修建了堅固的城墻,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點,采取分甚排水叢原則和自然流向的辦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統,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當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于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每當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時,則借江水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贛州城內有數百口水塘,劉彝又差人將地下排水管道與城內的水塘連通起來。時至今日,這些措施仍能使贛州古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
(1)從自然條件說明,宋朝以前的贛州城為什么容易遭受洪澇災害(4分)
(2)從地理角度說明,劉彝采用的幾項措施使贛州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西省高三4月聯合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下列材料及贛州古城圖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常飽受水患。如下圖,北宋劉彝任知州期間,修建了堅固的城墻,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點,采取分甚排水叢原則和自然流向的辦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統,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當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于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每當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沖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時,則借江水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贛州城內有數百口水塘,劉彝又差人將地下排水管道與城內的水塘連通起來。時至今日,這些措施仍能使贛州古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
(1)從自然條件說明,宋朝以前的贛州城為什么容易遭受洪澇災害(4分)
(2)從地理角度說明,劉彝采用的幾項措施使贛州城免受洪澇災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北京市豐臺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綜合題
(36分)讀圖11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M地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表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8.2% |
36.1% |
6.2% |
1.3% |
8.2% |
近三十年來M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并根據上表說明M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原因及對R河水文特征的影響。(10分)
(2)請結合M地自然環境特征,提出該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6分)
“紅三角”經濟圈包括贛州、韶關、郴州的8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近年來,“珠三角”地區不斷將服裝、玩具等企業遷入到“紅三角”地區。
(3)說明“紅三角”地區承接上述企業轉移的突出優勢條件。(6分)
(4)從自然環境整體性角度分析西電東送工程對調入區自然環境的影響。(4分)
某旅行社開發了以張家界、洞庭湖、鳳凰古城、長江三峽為核心的旅游圈。
(5)評價該地區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