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的經濟梯度差異是現實存在的,三大經濟地帶具有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條件。由于自然、歷史的原因,東部地帶內部也存在著地區差異,因此各地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發展,是全國各地區協調發展、逐漸縮小經濟差距的必由之路。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
1.關于東部經濟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南北可劃分為四個自然地區
B.植被以森林為主,部分為森林草原
C.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區、主要的農業基地都分布在這里
D.重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較發達,哈爾濱、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
2.下列鐵路中連接環渤海區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是
[ ]
A.京廣-京哈 |
B.京廣-浙贛-滬杭 |
C.京廣-滬杭 |
D.京滬-滬杭 |
3.我國重要經濟區既具有區位優勢,又具有資源優勢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 |
B.長江三角洲 |
C.環渤海區 |
D.閩東南區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產和消費所占全國的比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我國能源的生產量可以看出,東、中、西部對比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我國能源的消費量可以看出,東、中、西部對比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解決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
2004年6月3日下午,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高峰論壇以簽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為首屆峰會劃上圓滿句號,宣告這一區域合作正式啟動。泛珠三角區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內地9省區的區域面積為全國的1/5,人口占1/3,經濟總量占1/3。“泛珠三角”橫跨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區域合作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局面,營造經濟發展的多贏格局。
圖1 我國年平均降水pH分布圖
圖2 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經濟地帶產業結構圖
(1)圖1反映“泛珠三角”地區面臨的大氣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這種環境問題最嚴重的地區A、B、C三地中位于本區域的有_______________,B區這種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是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圖,廣東省所屬經濟地帶對應于圖中的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該地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___,該地農民利用水患嚴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創造出一種獨有的農業生態模式_______________。
(3)區域內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至2002年底,廣東已累計接收西南電力523億千瓦時,已支付西電電費約149億元。西電東送對西南地區的最大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廣東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圖1示意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帶能源自給率的變化情況。讀圖1完成下面試題。
圖1中代表西部地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地區可以大量調出能源輸往丁地帶的是
①東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雅魯藏布江谷地 ④橫斷山區,紅水河流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區域發展階段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甲.乙.丙是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經濟地帶中的省級行政區,圖中分別反映了這三個省區的產業結構和三個產業就業人員比率。讀下圖回答小題。
【小題1】有關甲.乙.丙三個省級行政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分別位于我國的東.中.西部經濟地帶 |
B.甲.乙.丙分別位于我國的西.中.東部經濟地帶 |
C.三個省級行政區中,經濟最發達的是甲 |
D.三個省級行政區中,經濟最發達的是乙 |
A.第一產業>第二產業 | B.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
C.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 D.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
A.水能資源豐富 |
B.我國糧棉油糖的重要產區 |
C.我國的海洋水產區都分布在這個地帶 |
D.經濟國際化程度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教研室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分別位于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經濟地帶的一組省級行政區是
A. 廣西、江西、陜西
B. 北京、四川、甘肅
C. 吉林、湖北、四川
D. 黑龍江、河南、新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