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回答下列小題。
1. 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質
2.關于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兩地位于青藏高寒區
C.②、③兩地位于季風區 D.②、④兩地位于半干旱區
3.關于四地所在區域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 B.②畜牧業比重高于種植業
C.③以水田農業為主 D.④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
1.B
2.C
3.A
【解析】
試題分析:
1.由表中數據可知,①②③④四地氣溫差別較小,降水差異很大,所以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應為海陸位置。由于四地均位于我國北緯35°~40°之間,所以A項錯;四地氣溫 (尤其7月氣溫)差別很小,所以C項錯;四地按由沿海向內陸排序應為③②④①,洋流只能影響沿海地區,所以D項錯,故正確答案為B。
2.②③兩地年降水量均在400毫米以上,所以位于我國季風區。我國易形成春汛的河流在東北地區,而根據表中數據可知①地位于西北,③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所以A項錯;①④兩地7月均溫都在20℃以上,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寒區,所以B項錯;②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應為半濕潤區,所以D項錯,因此正確答案為C項。
3.①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降水稀少,因此農業生產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②地位于半濕潤季風區,種植業比重要高于畜牧業,為我國主要旱作農業區,故B項錯;③地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故為旱地農業,C項錯;④地并不位于青藏高寒區,故D項錯,因此正確答案應為A。
考點:本題考查我國的氣候、河流、自然區的劃分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聊城市重點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據此回答問題。
【小題1】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 B.海陸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質 |
A.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 B.①、④兩地位于青藏高寒區 |
C.②、③兩地位于季風區 | D.②、④兩地位于半干旱區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 | B.②畜牧業比重高于種植業 |
C.③以水田農業為主 | D.④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東省聊城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據此回答問題。
1.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海陸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質
2.于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A. 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兩地位于青藏高寒區
C. ②、③兩地位于季風區 D. ②、④兩地位于半干旱區
3.關于四地所在區域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 B. ②畜牧業比重高于種植業
C. ③以水田農業為主 D. ④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關于四地所在區域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
B.②畜牧業比重高于種植業
C.③以水田農業為主
D.④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表是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資料表,據此回答,下列關于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
地點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氣溫(℃) | -8.5 | -6.6 | -1.2 | -9.0 |
七月平均氣溫(℃) | 27.4 | 23.5 | 23.9 | 23.6 |
A.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兩地位于青藏高寒區
C.②、③兩地位于季風區
D.②、④兩地位于半干旱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