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貴州省花江鄉山高坡陡,水土流失面積達80%,干旱頻率高達90%,1997年該鄉森林覆蓋率僅3%。作為西電東送重點項目的馬馬崖大型水電站,歷時2年多,于2015年1月正式投產發電。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花江鄉在貴州省的位置圖。
材料二 花江鄉2000年石漠化狀況。
(1)指出碳酸鹽類巖石的巖石類型及其在貴州省的分布特征。
(2)說明馬馬崖水電站修建的區位優勢。
(3)年降水量1 000多毫米的花江鄉干旱頻率高,試分析其原因。
(4)針對花江鄉的環境問題,請你從保護與開發角度,為花江鄉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巖石類型:沉積巖。分布特征:絕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2)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北盤江流經云貴高原,河流落差大;西部開發政策,水電開發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鄰近珠江三角洲,具有廣闊的市場 (3)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無雨時間較多;碳酸鹽類巖石分布區,地下漏斗發育,地表和地下水容易滲漏;森林覆蓋率低,涵養水分功能弱;山高坡陡,修建水利工程難度大,雨水難以儲存 (4)以水資源開發利用(或生態環境恢復與保護)為中心;通過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壩、建梯田等工程措施,解決干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問題;開發喀斯特景觀,庭院經濟、立體農業等,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解析】(1)碳酸鹽類巖石屬于沉積巖;讀圖可以看出,該類巖石在貴州省分布普遍。
(2)從市場、政策、地形、氣候、流量等角度分析。
(3)從降水的季節變化、植被覆蓋率、地表巖石特征等角度分析。
(4)注意生態的保護,發展水能,注重植樹種草,防治荒漠化,利用喀斯特地貌發展旅游業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風能是炙手可熱的綠色能源,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正一點一點地“侵蝕”著這個能源“新星”。國家氣候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近50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速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風變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壓面示意圖(圖I)。
(1)當發生圖I中情況時,應出現于圖II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段。
(2)“近50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速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風變小了”,若圖II為我國現在的等壓面示意圖,則圖中a、b間等壓面的彎曲程度應該比50年前__________(“變大”或“變小”),這說明,現在a、b之間的_________________力_________(“變大”或“變小”)了。
(3)在圖I中畫出此時的熱力環方向。
(4)圖III表示Q地的大氣受力及風向情況,則下列箭頭對應的含意,正確的是:_______
A.f1——風向 B.f2——地轉偏向力C.f3——水平氣壓梯度力 D.f4——摩擦力
該圖所示地區為________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霾是一種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氣象條件決定。上圖表示某地區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數分布。圖中甲地霾日數夏季少于冬季。
上圖中乙地境內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蓋率約為46%,曾承辦國際雪聯滑雪積分賽等賽事,目前正在積極參與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工作。
描述圖示地區霾的年平均日數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甲地霾日數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西部內陸某河流流域的區域劃分及其土地類型面積較長時期的變化統計資料。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Ⅰ區域土地類型的變化對Ⅱ地的影響,正確的是 ( )
A. 河流徑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劇
C. 水土流失嚴重 D. 洪澇災害多發
【2】該流域實行可持續發展措施錯誤的是 ( )
A. 合理控制上游地區的用水量 B.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C. 上游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D. 進行全流域合理開發規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半球氣壓帶、風帶(前頭表示風向)分布局部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甲乙氣壓帶成因及氣流垂直運動方向是
A. 甲:動力原因上升 B. 乙:動力原因上升
C. 甲:熱力原因下沉 D. 乙:熱力原因下沉
【2】圖中甲乙氣壓帶控制區的天氣狀況是
A. 甲:風和日麗 B. 乙:雷鳴閃電 C. 甲:狂風暴雨 D. 乙:晴朗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對流層中熱力環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熱力環流中氣溫越低的地方,氣壓一定越高
B. 近地面氣溫高處,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氣壓較高
C. 在同一水平面上,氣溫越高,密度越小,氣壓則越低
D. 熱力環流、氣旋與反氣旋都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世紀50年代,淮河自洪澤湖向南經長江入海;黃河結束奪淮歷史,改從山東入海。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自1999年,江蘇境內又陸續建成了多座長江大橋。江蘇習慣上以長江為界分為蘇南和蘇北兩部分(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目前,在洪澤湖以東地區,秦嶺—淮河線
A. 無劃分指標依據 B. 與自然河道一致
C. 無對應的自然標志 D. 兩側地理差異顯著
【2】【2】習慣上蘇南、蘇北的劃分突出體現了長江對兩岸地區
A. 自然地理分異的影響 B. 人文地理分異的影響
C. 互相聯系的促進作用 D. 相互聯系的阻隔作用
【3】【3】進入21世紀,促使蘇南、蘇北經濟合作更加廣泛的主導因素是
A. 市場 B. 技術 C. 資金 D. 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市2015年戶籍人口出生9.67萬人,出生率為0.699%;死亡10.7萬人,死亡率為0.773%。甲市戶籍人口這種自然增長態勢已持續14年。下圖顯示四個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讀圖,完成下列單選題。
【1】甲市可能是( )
A. 西寧 B. 延安 C. 上海 D. 廣州
【2】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中,人口增長模式與甲市處于同一類型的地區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