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回答20世紀60年代后( )
①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持續增加 ②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增加了5倍 ③我國氣溫低于歷史最高水平 ④我國氣溫超越了歷史最高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圖,回答問題。
(1)三地緯度差別不太大,吐魯番緯度略高,但氣溫卻高于其他兩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由圖中信息不難判斷,制約我國西北農牧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是____條件,該地伏最易發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
(3)讀商都縣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狀況圖(二)回答20世紀六七十年代荒漠化的發展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十年代后期與六七十年代相比,這些受荒漠化危害的農田面積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由這種變化使我們獲得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廣東省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山東省提出了“積極承接日韓產業轉移,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口號,使山東由“經濟大省”變化“經濟強省”。讀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30分)
材料一:根據典型產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把產業分為:開發期(A)、增長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個發展階段。
材料二
(1)依據材料一判斷,信息產業處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紡織工業處于________或________(填字母)。
(2) 材料二中①、②、③的三次轉移,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 ;20世紀60~70年代①的轉移和80年代②的轉移, 主要是以 型產業為主。
(3)從資料看,山東利用外資居前兩位的國家是 和 。
(4)簡要分析山東省能夠吸引外資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6分)
(5)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18分)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巴西的地形有何特征?
2.甲丙兩地同為熱帶雨林氣候,但其成因不同,請簡述成因。
3.乙地從20世紀后期開始,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試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4.該國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水能豐富,但世界著名的水電站卻建在南部,試分析其原因?
5.巴西熱帶雨林的破壞對環境系統的主要影響有(多選)
A.減小河川徑流的季節變化 B.影響全球氧循環
C.抑制全球變暖 D.改變下墊面性質和水熱平衡
6.為保護熱帶雨林,人類應采取的正確行動有(多選)
A.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管理力度 B.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國際救助
C.提高公民環境意識 D.禁止刀耕火種農業,建立規模化農場
E.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經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圖a為“長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為龍頭,與浙江(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市)和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兩省共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這里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材料二:圖b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
(1)圖a所示地區素有我國“魚米之鄉”的美稱,但近年來該區域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主,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地理原因。
(2)讀圖b,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區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的變化有何不同。
(3)從地理區位優勢的角度,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直接投資額在全國的比重不斷攀升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貿易總量增大,外貿從出超變為入超,而且入超數量越來越大。進口貿易結構發生變化,棉紡織品漸漸取代鴉片占主要地位,到1858年,棉紡織品已經以35.7%的優勢壓倒鴉片的28.8%,居進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國出口仍以絲、茶等農產品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葉最為明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市場被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搶占了。
——李斌《頓挫與嬗變: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造成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材料四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務部長薄熙來率團出席在菲律賓召開的第六次中國——東盟和第十次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會議期間,薄熙來就中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我們主張理性、公正、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但堅決反對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為正常貿易設置障礙,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6)請結合材料四,運用經濟常識知識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這一觀點進行評述。
(7)運用哲學常識知識,說明“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的做法,其方法論有什么錯誤,請加以簡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華北某地區20世紀60年代以來土地利用變化系列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主要反映了該地區所經歷的______過程。
(2)該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城市對郊區農業資源與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種植業由水稻改種小麥、玉米,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郊區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為______。
(5)從圖中可以看出______發展與城區的擴展互為響應與推動;該城市繼續擴展,將不可避免地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問題。
(6)從城市工業布局的狀況來看,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廠;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