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等值線,回答1—2題。
1.有關P、Q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是(a﹥b)
①P為山坡上的洼地 ②Q為山坡上的洼地
③P為山坡上的小丘 ④Q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為200米,a的海拔高度為300米,則P、Q處的海拔高度為
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1969~2008年山西省長治市寒潮發生總次數等值線圖”。讀圖,請回答問題。
(1)指出該區域寒潮發生總次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2)當地菜農在寒潮到來之前,常采用澆水的方法來防御寒潮對蔬菜的凍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度遼寧沈陽四校協作體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讀圖9,回答19~20題。
1.若圖9表示某城市的風頻,從大氣環境角度考慮,住宅區最好布局在該城市的
A.東南部 B.東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2.若圖9表示地租等值線,O點表示市中心,則造成該城市東北部和西南部地租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A.西南部交通通達度高 B.東北部風景名勝區
C.西南部知名度高 D.東北部工業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北京市豐臺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卷(文綜) 題型:選擇題
圖2為某區域年日照時數等值線圖。讀圖2,回答第4、5題。
1.影響甲、乙兩地年日照時數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異 B.白晝長短差異 C.大氣環流差異 D.正午太陽高度差異
2.關于甲、乙、丙、丁四地農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地形平坦,可大力發展商品谷物農業
B.乙地水熱充足,可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C.丙地日照強,可發展水稻種植業
D.丁地草類茂盛,可發展乳畜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云南省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